建设国家粮食核心产区,河南与黑龙江等省有着基础条件好、生产水平高、调出数量多、发展潜力大等诸多优势。比如河南,全省粮食总产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首位,连续5年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超过1000亿斤,今年夏粮首次突破600亿斤,小麦产量占全国的1/4强。
目前,河南尚有6000多万亩中低产田有待改造,据测算,经过综合施治,到2020年,河南粮食总产有望从目前的1000亿斤增加到1300亿斤。
1.建立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投入机制。大幅度增加中央直接用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粮食主产市县特别是跨市县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由中央和省两级政府承担。当前可参照西部地区政策确定中央投资比例。
2.建立粮食生产奖励补贴机制。将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统一整合为种粮综合补贴,逐步实现按农产品全额生产成本补贴。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补力度和转移支付力度,逐步使产粮大县人均财力达到全国县级平均水平。
3.建立粮食生产科技创新机制。设立国家粮食科技专项资金,形成稳定的粮食科技经费渠道和支持机制。按照强化公益性、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构建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4.建立现代农业经营机制。大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粮油初级加工企业、禽畜加工和冷冻冷藏企业加工销售的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免收企业所得税,地方因此而减少的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完善财政、税收和金融政策,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向粮食核心产区聚集。
5.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探索农村土地资本化的有效形式,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以市场交易价格出资入股、租赁、置换、转让;建立离农人口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和补偿机制,探索以土地换社保、以土地换稳定收益的具体办法。
6.建立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在粮食核心产区率先普及以职业教育为主的高中阶段义务教育;每年列出专项经费,对农村劳动力实行免费培训。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制度,推广面向农村人才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7.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流通机制。建立批发市场、期货市场、网上交易、现货交易相辅相成的粮食交易平台。
8.建立金融保险支持机制。扩大粮食核心产区设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范围,支持国有股份商业银行对部分县级分支机构剥离,改组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以减少当地金融资源的流失。支持粮食核心产区省农村信用社优先改组为农村商业银行。构建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在粮食核心产区设立农村金融改革综合实验区。支持粮食核心产区成立农业保险公司,试行农业保险巨灾准备金补贴制度。
9.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在建设用地上对粮食核心产区给予倾斜,将开发强度指标由目前的13%提高到16%左右;允许粮食核心产区对重点地区基本农田进行布局调整、重新核定;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对粮食核心产区给予支持。
10.建立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保障机制。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健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推进城乡社会事业均衡全面发展,逐步使粮食核心产区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立公区财政用于农村社会事业资金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形成稳定的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保障机制。 (来源: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