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外客商在第104届广交会一期的家用电器展厅参观展品。当日,第104届广交会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开幕。共有22341家境内外企业参展,比上届增加3620家,增幅为19%。展览总面积111.5万平方米,比上届增加26.4万平方米,增幅为31%。展出面积、参展企业规模均创历史新高。第104届广交会由一届分两期调整为一届分三期,每期展览时间由6天缩短为5天。新华社记者刘大伟摄
新华网广州10月16日电(记者赵颖王攀林甦)眼下,金融危机余波难平。
然而,众多海外采购商仍然青睐中国企业和产品,希望平稳发展的中国外贸产业能减缓他们遭受更大的市场冲击。
在广州举行的第104届广交会上,美国QVC公司中国区采购联络主任徐红梅说:“我们在中国的采购量不会因为金融危机而减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将保持一个稳定上升的趋势。现在,我们更加需要中国。”
有着50多年历史的广交会集聚着中国近万家出口企业,而他们身后,则是企业总数达到37万家、年出口额超过一万亿美元的中国外贸产业。由于成交效果突出,广交会被视为中国外贸产业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因此,当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进一步恶化,并影响到全球实体经济的时候,出现在广交会上的诸多跨国采购巨头发出了强烈的信号:海外采购商依然青睐中国产品。
以QVC为例,这家全球最大的电视购物公司和全美顶尖网络购物公司在2003年至2007年间从中国大陆采购了超过53亿美元的货品,包括服装、家电、家居及节日工艺品等,年增长幅度最高达到19%。
徐红梅说:“在中国的采购量已经占到公司全球份额的三分之一,金融危机的蔓延对公司的销售带来了一定影响,但中国仍将是QVC在全球最重要的供货商。中国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另一家美国企业--美国中央采购责任有限公司行政副总裁本·克尔克则说,由于美国市场环境变得相当艰难,公司赢利今年遭受重创,他们必须加倍努力,挑选一些合格的供货伙伴。他说:“正是因为这样,中国企业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他从早上一直忙到中午1点多才送走最后一批洽谈客户。
和美国商人一起对广交会及中国企业抱有很高期望的,还有来自法国、德国、丹麦、芬兰和日本的另外10家跨国采购巨头。这些企业大都在中国运作了多年,和无数中国供货商建立了稳定顺畅的合作关系。
法国PPR公司10多年来就一直从中国采购家电类产品。上季度这家公司销售下降10%。PPR亚洲采购董事苏家尔坦承“正经历一个艰难的时期”,“但中国仍然是我们全球采购的首选。”他认为,中国产品有竞争力,成本相对低廉,质量也不错,在中国采购是双赢的。
PPR去年从中国进口了价值20亿欧元的货品,占到其全球采购的80%。苏家尔预计,这种势头至少会持续10年以上。
相对于这些老牌采购商,芬兰的欧宁集团2005年才开始与中国供货商合作,购买电子,卫浴和建筑材料等产品。今年8月公司在上海刚刚设立了采购中心,明年将再开一家销售公司。
该公司远东代表处首席代表孙国涛介绍,2008年欧宁计划从中国购买2亿元的货品,比去年翻一番。在三到五年内,这个数字将力争达到20亿元。
这些跨国采购商承认,受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的影响,中国产品的价格有所提高,但他们说,这些价格仍在可接受范围内,并留给他们一定的利润空间。这就给他们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极大的转圜空间。
“中国是一个很有活力和潜力的巨大市场。中国企业在物流及管理环节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我们今后会努力帮助供货商降低成本,提高质量,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孙国涛说。
“只要人民币别过快升值,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不要有变动,我们相信中国制造的产品就会一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克尔克表示,中国产品在公司总采购份额中的比重将会继续保持65%以上。
中国企业也愿意继续保持和这些跨国采购巨头的合作。深圳市康冠电脑技术有限公司的职员几乎走遍了每一个采购商的展位,为自己的产品寻找商机。这家公司外销部的经理廖波帆说,欧美经济下滑的影响目前还不明显,不过估计从今年底开始海外订单就会有所减少,“有可能会考虑扩大内销份额。”
苏家尔说,中国产品一贯具有的价格优势正面临来自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挑战,中国企业应该抓紧时间提高自己,把这种优势维持下去。而中国政府应该维持贸易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中国制造”的出口创造良好的条件。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