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 英国《泰晤士报》10月13日发表文章,题目是“似曾相识:走向一次大恐慌的六步”,摘要如下。
要预见2008年的信贷危机的进程并不难,因为它遵循的是金融恐慌的传统模式。迄今为止,一直没有什么新东西,只是世界忘记了以前的恐慌带来的教训———疏忽大意的代价是高昂的。
最典型的一次大恐慌出现在1907年,当时尼克伯克信托银行破产导致了华尔街的信贷危机,最终美国大银行家J.P.摩根控制了这场危机。
第二年,俄亥俄州经济学家马龙·赫里克发表了一篇题为《1907年的恐慌及其带来的教训》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提出了大恐慌出现的六个阶段:(1)一家重要的银行或者金融机构破产;(2)存款人大量取出存款;(3)士气低落的股票市场影响到了银行和存款人;(4)大量存储现金,不仅是个人这样做,银行也这样做;(5)金融局势逐步改善;(6)贸易受到巨大影响,无数雇员被裁,人们意识到国家必须进行一次艰难的产业重建。
1907年时是这样,2008年也很可能是这样。对于英国人来说,北石银行就是导致恐慌的重要银行;在纽约则是贝尔斯登公司以及随后雷曼兄弟公司的破产。
自此以后,整个金融市场按照1907年的模式从第一阶段走到了第四阶段,也就是大量存储现金的阶段,凯恩斯称之为“流动性偏好”,这种情况阻碍银行间借贷的正常流动。目前,我们就陷于第四阶段当中。
然而,世界还将一如既往地继续前进。最终金融市场的状况会逐步改善,在政府干预的刺激下,银行间借贷也会有所恢复。不幸的是,未来贸易将受到巨大影响,而且失业率大幅攀升,1907年的模式中的第五和第六阶段即将到来。
1907年的经济恐慌是美国金融历史上出现的第六次大紧缩。正如评论家贝内迪克特·凯勒所说:“一旦这场风暴逐步平息,世界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的改变,不会再回到原来的样子。1907年的危机宣布了金融市场上的新生力量正在崛起。”2008年的危机也是如此。
这次崛起的国家不是欧洲也不是俄罗斯,而是中国———这个亚洲新兴经济体中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
除了中国之外,如果人们还想再找到一个经济上正在崛起的国家,那就是印度。
如果美国在这场危机中是一个大输家的话,那欧洲也是。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联储、欧洲央行、欧盟、英国金融管理当局都将不得不重新评估它们的立场。世界上的大银行也是如此。八国集团必须将中国和印度纳入其中。世界已经改变,世界的银行体系也必须随之改变。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马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