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由于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使留在农村的劳动力年龄、性别、知识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老农民建设新农村"的现象。这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应予以高度重视。”全国政协常委夏培度16日在此间举行的全国政协第三次常委会上的发言,引起了政协常委们的共鸣。
夏培度提供的一份调查资料显示,2007年重庆市农村劳动力总量为1473万人,年底已累计转出748万人,留在农村还有725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量的49%。从结构分析,45岁以下青壮年80%已外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以45岁以上的为主。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不高,影响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张圣坤说,我国农村从业人员中,文盲半文盲占7.6%,小学文化程度占30.6%,初中文化程度占49.3%。
据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取得农业科研成果4万多项,其中重大农业科技成果4800多项,但转化率不足40%。“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较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张圣坤说。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老农民”如何建设“新农村”?
夏培度提出,要加强农技培训,增强务农人员经营农业的能力,解决农业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把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专业化、市场化,为农民群众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帮互助活动。
“为提高广大农民的素质,应将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开展农民培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全局性问题和基础性战略。”张圣坤建议。
此外,夏培度还提出,制定鼓励农业大中专院校学生毕业后到乡及其以下单位工作的政策,支持他们毕业后到基层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工作。鼓励城市业主和生产要素下乡、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组织集约化经营和专业化生产,开展规模经营。
全国政协常委杨俊文还建议,除继续从应届大学生中选派“村官”外,还应从各级党政机关现职人员中选派一部分人赴农村轮流挂职。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