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郑启湘和他的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 |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陈希 通讯员王取发 隗传学
航标灯是船舶夜间行船的“领路人”。航标灯经历过煤油邛半导体邛电子的蜕变,即将迎来环保节能的第四代航标灯——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昨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批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正式进入规模化生产,年底将在长江武汉段闪亮登场。至明年底,长江干线5500个航标灯将全部辞旧迎新。
到那时,长江航道每年可节省航道维护费1000多万元,每批太阳能航标灯服役的15年里,将节省逾亿元航道维护费。
第四代航标灯的发明人,名叫郑启湘,是石首市团山寺镇人,只有小学文化,35年工龄的他职务仍是航道仪修工。35年来,他每天坚持学习3小时,“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这一同事眼中的“灯迷”,走出了一条“修灯——改灯——发明灯”的艰难道路,收获了三项国家专利、19项技术革新。
精妙实用的发明
可节约上亿元维护费用
昨日,记者见到郑启湘时,56岁的他言谈幽默:“这小家伙就是我30多年的心血,你看漂亮不?”他颇为得意地展示着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
透明塑料外壳,藏蓝色太阳能电池板,显得精致轻巧。这种航标灯在去年12月获得国家专利,而其外观设计早在前年就获得国家专利。
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秀外慧中”:以往灯源、电源、电线散落在航标艇上,现在全部收入灯中,因而称为“一体化”;现在安装太阳能航标灯只需拧上4颗螺丝钉,3分钟可搞定;而安装老式航标灯,要耗用1个多小时;智慧更多展现在节能环保上:一盏老式航标灯每月需更换一节干电池,一年下来,长江全线5500盏航标灯耗用6.6万个,这是大规模的隐性污染源;而太阳能航标灯不仅节能,其锂电池还可回收利用。“关键是这家伙比较好养”,郑启湘幽默地说,它5年只需维护一次,节省费用。据长江航道局测算的一份数据显示,以5年为例,原航标灯要更换两次(均价每个300元),消耗2个电池箱(每个60元)、干电池60节(每节60元),维护一盏灯,5年出艇人力、燃料及磨损费在5550元左右,长江全线5500个航标灯5年的维护费用在5428.5万元;而太阳能航标灯每个1700元,全线投入只需935万元,5年间,可节省4000多万元。而太阳能航标灯电池板寿命在15年至20年左右,锂电池可用5年,即便换电池,一个仅700多元,如此一算,15年可节约过亿元资金。
其实,节省的不仅是资金、能源,更“解放”了工作艰苦的航道工人们。
小学文化成为工程师
引发航标灯十次革新
同事们都尊称郑启湘为“郑工”,他却自嘲道:“我的学历还是小学文化。”直到去年,长江航道局才破格聘任他为工程师。
是什么驱使着他不断学习?知耻而后勇。
郑启湘小时候因家里贫穷,上到小学5年级就辍学回家。15岁从军,在海军部队里造就了他不畏困难、敢于吃苦的品质。1973年,21岁的他复员到洪湖航道管理处做一名仪修工,开始他不懂仪器修理,有的同事嘲笑他是个“小学生”,男儿的血性顿时爆发,“别人认为你干不成的事,你干成了,这是人生最大的乐趣。”这句话写在了他的每本书、每个笔记本的扉页。“别人晚上睡觉了,我就开始学习,”郑启湘说:“我钻进被子用手电筒看书。”他从小学五年级数学开始学起,1976年,恰逢单位扫盲,在老师指导下,用三年时间学完了初、高中的物理和数学。
有了“底子”,结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他开始到书店找书看。“每遇到一个困难,都要咬牙将它吃掉。”凭着这股狠劲,日积月累,他顺利通过吉林大学物理系电子技术函授培训班的考试,“一年半的学习,我5门功课平均96分,还给了30元的奖学金。”他自豪地对记者说,那时30元相当于一个月的工资哩。
为何对航标灯情有独钟?知恩而图报。
“我的第二次生命是航道局给的,当然要报恩。”郑启湘感慨地说:1984年2月,因肾结石引发尿毒症,他病危了,时间就是生命,洪湖管理处派出工作船连夜将其送入武汉救治,医生说“再晚3小时,就没命了。”
从那以后,他呕心对航标灯进行了10次更新:看见航标灯变压器沾水就受潮要更换,为换个变压器,航道工人经常要风里来雨里去,1986年他研制了防潮防水的航标灯铁氧体升压变压器;看见钢制的航标灯外壳丢弃很浪费,从收音机里听到深圳生产塑料外壳的概念车,1987年他就将航标灯的外衣变成塑料材质;1990年,研究多功能半导体霓虹灯,可闪光定光;1992年,改进电路后,航标灯电池由两节减为一节;1995年,研制航标灯电池报警器;2000年,改进光源为发光二极管;2002年,研究电源、灯源一体化;2007年,电源由铅电池改进为锂电池……
书店啃书误作“小偷”
“要说我买书看书,还闹了个大笑话。”郑启湘笑着说。
有次到武汉出差,郑启湘在新华书店看书时,被营业员盯梢,营业员看他呆在书店一上午,问他是否买书?但那本《电工技术解答题》书价18元,相当于当时半个月的工资,看了半天后,他趁机溜出了书店。可次日再次来店时,一进门就被营业员盯住了,他觉得白看书不好意思,就忍痛花18元买了那本书。“如果我不买,那营业员还以为我是小偷哩。”郑启湘笑着说。
1986年,为了买新变压器的材料,他独自来到四川宜宾山沟里购买,一人扛着40多公斤材料徒步10多公里走出山沟,那时,他刚刚做完肾结石手术,大病初愈。
为设计太阳能电池板,2007年春,郑启湘连续3个月日以继夜地工作,每天都要监测充耗电、亮度和视距的测试,选择最佳的电池板。如今,40天无晴天时,太阳能航标灯能照常工作。
他的发明没有止境
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19项技术革新,已有新疆、浙江等多个单位找他订购太阳能航标灯,可郑启湘并不满意现状。昨日记者问他还能继续创新吗?“当然,今年底,启动遥控监测。”
郑启湘介绍,给航标灯安装遥控监测,是在“家”里就可监控航标灯所处的水深、位移、亮度等。今年底,将在部分太阳能航标灯内安装遥控监测终端进行调试,2010年全面实现遥控监测。
遥控监测实现后,还有什么新的计划?“多着呢,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郑启湘笑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