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市政第一轮选举三月九日在巴黎进行,法籍华人陈文雄在参加投票,他将竞选巴黎十三区副区长职位。至少有五位华人参与市政负责人的竞选,创下历史记录。中新社发蔚中 摄
中新网10月17日电法国《欧洲时报》10月17日发表该报评论员文章指出,华人参政,以选票维权,堪称华人权益保障的长治久安之策;华人挺身而出诉诸所在国法律维权,应是维权活动中最核心的选项;而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利用媒体发声也是维权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武器。
华人移民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正当的权益,有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华侨华人自己团结、努力地去争取。
文章摘录如下:
近日,本报头版刊发的三篇涉及欧洲华人社会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凸显“华人维权”的重要性与紧迫性,也说明尚处在“不发达”阶段的“华人维权”事业,任重而道远。
本报记者就“德国中餐业陷入厨师荒”的调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欧洲各国普遍存在的移民政策无视少数族裔基本权益的现实。从表面上看,德国政府一项政策合法出台,至多只是教条主义与脱离实际问题,难以上升到侵权高度,但根据其实行之后给中餐业造成的恶果,可以说已经侵犯了华人业者的生存与发展权。众所周知,德国依据脱离中国现实之文凭理由拒绝中国厨师入境服务德国中餐馆,不但使德国中餐业陷于困境,也对德国人就业毫无补益。这项可笑政策在侵犯了中餐业基本权益的同时,侵犯了德国食客吃到正宗中餐的权益。属于“损人不利己”的政策,当然应该改革。但面对这种政策性侵权,华人保护自己的手段似乎十分有限。加强参政,形成压力团体,用选票影响主流社会的政策制定,当是维权之正道。尽管“远水解不了近渴”,但从长远看,是华人必须补上的“功课”。全球各地华人普遍存在的重商轻政倾向不改变,就无法改变各地不断出台的“政策性侵权”现象。
意大利华文媒体近日揭出的“卫生部副部长以从中国进口食品危险为由要求国民抵制中餐馆”事件,则从另一个侧面粗暴侵犯中餐业者的权益。这就是公众人物、政府官员或主流媒体捕风捉影、不负责任地发言或报道重伤抹黑某一少数族群。数年前法国的“中餐卫生门”,与此事件,可谓异曲同工。也就是通过自己拥有的主流话语权,以偏概全,对不拥有这一话语权的族群或行业给与单方面的“缺席”判决,并同时误导公众。值得欣慰的是,此次旅意华人奋起维权的方式,已由抗议示威,引起公众注意,转向了诉诸法律。可谓维权的“更上一层楼”。在法制国家以法律维权,讨回公道,堪称维权最正当与有力的武器。
近日,德国华人将《明镜周刊》以诽谤罪告到德国最高法院事件,在海外华社引起极大反响。德国华人面对明目张胆的辱华报道,坚决抨击、穷追不舍、奉陪到底的维权精神,感动了四海华人。可能等待着他们的结果仍然是第三次被“驳回”,但诉讼本身,使世界看到华人维权挺直的腰杆。不再被人看作“软柿子”和“任宰羔羊”,对防止今后类似侵权样式发生,仍然具有威慑作用。
在新的国际环境下,海外华侨华人维权事业必将面临新的、更严峻的挑战。“中国威胁论”的甚嚣尘上;“中国制造”的被妖魔化;中国食品关全事件的被放大聚焦借题发挥;种族歧视的死而不僵;排外情绪随经济形势恶化的加剧;都会使移民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受到负面影响。华人维权道路将是荆棘丛生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值得期许的是,近年来,随着祖(籍)国的日益强盛,随着全球华人参政意识的普遍觉醒。无论是在美加还是欧洲,华人市长、华人议员不断涌现,方兴未艾。刚刚结束的加拿大议会选举,不但有5位华人当选议员,华人还首次组党参选,对其它地区华人参政,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华人参政,以选票维权,堪称华人权益保障的长治久安之策;华人挺身而出诉诸所在国法律维权,应是维权活动中最核心的选项;而走上街头示威抗议、利用媒体发声也是维权运动中不可或缺的武器。华人移民的历史告诉我们,即使是正当的权益,有时也不会“从天上掉下来”,要靠华侨华人自己团结、努力地去争取。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