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斗茶与黑釉盏(图)

晓螺

  斗茶是茶客比赛茶叶质量的一种活动,尤为古代文人所好。它出现于晚唐,盛行于宋代,在以产贡茶闻名的茶乡建州(今福建建瓯)最为流行,多安排在每年春季新茶制成后。这种活动常常是三五知己相约,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决出名次,以分高下。茶叶要做成茶饼,再碾成粉末,在饮用时连茶粉带茶水一起喝下。斗茶多为两人捉对“厮杀”,三斗二胜,计算胜负的单位术语叫“水”,说两种茶叶的好坏为“相差几水”。

  斗茶先要比汤色。
一般以纯白为上品,青白、灰白、黄白诸色则等而下之。汤色纯白,说明茶质鲜嫩,炒的火候也恰到好处;色发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说明采摘不及时;色泛红,是炒焙火候过了头。此外,还要看汤花,就是茶水泛起的泡沫。主要是看汤花泛起后水痕出现的早晚,早者为负,晚者为胜。如果茶末研碾细腻,点汤、击拂恰到好处,汤花匀细,有若“冷粥面”,就可以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如果汤花不能咬盏,而是很快散开,就会立即出现水痕,这就输定了。对此,北宋蔡襄在他的《茶录》中说得很明白:“视其面色鲜白、著盏无水痕为绝佳。建安斗试,以水痕先者为负,耐久者为胜。”这种比技巧、斗输赢的活动,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

  在武夷山民间流传着一个苏东坡跟司马光斗茶的故事。苏东坡是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茶人,他跟司马光斗茶,结果苏东坡赢了,司马光心里就很不服气,他就给苏东坡出了一个难题。他说:“你看,茶是越白越好,墨当然是越黑越好;茶是越新鲜越好,墨是越陈越好;茶是越轻越好,墨是越重越好。这么矛盾的两样东西,你苏东坡为什么都喜欢呢?”苏东坡笑着回答他:“奇茶妙墨俱香。茶也香,墨也香。”表现了苏东坡的幽默性格和宽广胸怀。

  宋代盛行斗茶,饮茶所用茶具为黑瓷茶具,产于浙江、四川、福建等地,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福建的建窑盏,即著名的“建盏”。因其色黑紫,故又名“乌泥建”、“黑建”、“紫建”。建盏中以兔毫盏最为人称道。兔毫盏釉色黑青,盏底有放射状条纹,银光闪现,异常美观。以此盏点茶,黑白相映,易于观察茶面白色泡沫汤花,故名重一时。蔡襄《茶录》认为:“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宋代祝穆在《方舆胜览》中也说:“茶色白,入黑盏,其痕易验。”苏轼的“来试点茶三昧乎,勿惊午盏兔毛斑”,黄庭坚的“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都是咏此茶盏的名句。

  制作建盏,配方独特,窑变后会显现出不同的斑纹和色彩。除釉面呈现兔毫条纹的兔毫盏外,还有鹧鸪斑点、珍珠斑点和日曜斑点的茶盏,这些茶盏分别被称为鹧鸪盏、油滴盏和日曜盏。如现存于世的一个南宋黑釉油滴盏,束口,深腹,卷足,盏面的珍珠斑点,透过泛光的釉彩,犹如夜空中闪闪发光的繁星,美不可言。一旦茶汤入盏,这些茶盏都能放射出五彩纷呈的点点光芒,为斗茶活动平添一分情趣。在日本镰仓时代(1192—1333),来浙江天目山学佛的日僧回国时带去一批建盏,因取自天目山,故称“天目茶碗”。其中有3件日曜盏现藏于日本东京静嘉堂文库等地,被誉为“天下第一”珍品。同时被带去的还有油滴盏,同样被当作国宝珍藏。

  建盏而外,四川广元窑烧制的黑瓷茶盏,其造型、瓷质、釉色和兔毫纹与建瓷也不相上下。浙江余姚、德清一带也生产过漆黑光亮、美观实用的黑釉瓷茶具,其中最流行的是一种鸡头壶,即茶壶的嘴呈鸡头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至今还珍藏着一件“天鸡壶”,视为珍宝。此外,江西吉州窑、山西榆次窑等,也都大量生产黑瓷茶具。就连主要生产白瓷茶具的定窑,也开始生产黑瓷茶具。吉州窑的黑釉盏色黑如漆,银斑如星,器重如铁,击声如磬。基本形制是大口小足,状如漏斗或斗笠,胎体厚实凝重,器口釉薄,器腹釉渐厚,器足露胎,质地粗松,呈栗壳色,盏口有敞口和敛口之分。盏口下内凹一圈,称为“注汤线”,是专为斗茶时观察汤痕而设计。斗笠状器型便于点注,茶汤易干而不留渣,茶香易散发。厚重的胎体便于保持茶汤温度,使水痕持久。吉州窑黑釉茶盏独特之处,还在于窑变结晶斑纹和木叶纹、剪纸贴花装饰工艺。

  传说,元人灭南宋,入主中原,统一全国,将斗茶作为宋人亡国的一条教训,厉禁斗茶,黑釉盏也因之停烧。但确有史料表明,元代仍沿用黑瓷茶具,而且元中书令耶律楚材还在诗中称赞过建盏。明代开始,由于“烹点”之法与宋代不同,黑瓷建盏“似不宜用”,仅作为“以备一种”而已,并且逐渐衰微。大约在明末时,黑釉盏退出了历史舞台。

  20世纪70年代末,福建的科研机构开始对建窑瓷器进行研究和仿制。1991年仿制的“鹧鸪斑”建盏达到了质似、形似和神似的程度,几乎可以乱真。建阳一带的大小窑场也开始了对“建盏”的仿制。最早的仿制品主要是“兔毫”和“油滴”类。由于对古代窑址的科学挖掘,仿制者已经完全掌握了古代“兔毫”和“油滴”茶盏的釉药配方和烧制工艺,加之现代化的科研手段和烧制设备,使得今天的仿制品比古代的真品显得更加完美。许多高仿品茶盏中的“兔毫”又细又长,发色或棕黄或银白,如金如银。“油滴”晶莹圆滚,釉色在阳光下反射出五彩光晕,十分漂亮,鉴别起来十分困难,加之别出心裁的售假手段,使不少古陶瓷、古茶具收藏家看走了眼。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苏东坡 | 司马光

说 吧 排 行

搜狐商机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