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学教授董健演讲称,现代教育要“招回大学精神”,大学重在培养“和谐的人”而非“有用工具”(何奔、吴进摄)
“大学重在培养和谐的人,而不是培养有用的工具!”昨日,南京大学教授董健在广州“公众论坛”演讲时指出,中国现代教育要重振启蒙精神,招回大学之魂。
董健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1996年以来一直达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比重4.1%,这是“使国人蒙羞”的事。只有重振以自由、民主为核心的现代启蒙精神,进行教育深层改革,克服教育政治化、官僚化弊端,大学才能走上正路。
董健曾任南京大学副校长,今年72岁。总结30年改革和大学教育现状,他指出,当今教育存在一些危机。大学官僚化、学术腐败,抄袭、剽窃时有发生,大学精神在衰退。
“30年来教育改革多是表层的,缺少实质性举措。”董健说,恢复高考、高校扩招、大学合并等改革,都未曾触及大学精神的实质内核。“时下出现的大学腐败现象,不是改革的结果,而是改革缺位,原有被掩盖的许多问题,在社会进入市场经济后爆发出来”。
董健说,一些改革本身也存在问题,比如本科、硕士和博士等一再扩招,“有一个博导带了35个博士生,简直是误人子弟”。而论文答辩时,若不让其通过,又感觉对他不公平,“同样水平,在别处可能过了。这是体制问题,靠几个人把不住防线”。
董健说,教育是“软”任务,它出问题,伤害在文化深层,破坏的是民族精神资源,不会马上看到,但影响未来。“今天教育中存在的问题,50年后,我们和子孙后代将尝到苦果。”董健说,教育改革虽是“软任务”,但非常迫切!
大学精神是什么?董健认为,大学之“大”,内涵应该是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培养人完善人,不断提升人格和道德;独立于政治权力之外,追求学术真理。
“大学要把学生培养成和谐发展的人,而不是有用的机器。”董健引用爱因斯坦的话指出,大学教育有两种模式,一种是工具制造型教育,教给学生技能,让他们成为实用“工具”;一种是人格提升型教育,把学习看成完善人格的高尚事情,培养出来的是“和谐的人”,能分辨真假、善恶和美丑,成为公共知识分子。
董健指出,现在许多大学校长已经官员化,不再是教育家,且存在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不少商人都戴上了“教授”头衔,“这是可悲的”。
大学如何进一步改革?董健认为,要实现“大学办学”而不是教育部办学。大学要建立董事会、校友会和教授会,办学最高权力在董事会。实现独立发展。
董健认为,现在不断发生的社会事件,源头往往在人文精神缺失,导致道德行为失范,诚信良知泯灭。中国人文教育缺位,需要重补启蒙主义课。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