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沈阳近海经济发展院士专家论坛。
10名两院院士、10名国内著名专家、东北亚各国政要和商界精英、全国百强县代表……高端人士云集,目的只有一个:为近海经济科学发展献智献策、把脉会诊、推波助澜……让辽中近海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
近海经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创新
沈阳,中国的工业重镇,辽宁的腹地内陆城市,要在辽中县建设近海经济区,需要的是胆略还是睿智?
按照国际惯例,距海50公里以内为临海,100公里内称近海,统称沿海。
地处沈阳南端的辽中是沈阳的近海点,距营口港仅69公里,辽中建设近海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
辽中县委书记张东阳说,沈阳近海经济区的谋划与诞生,是辽中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辽宁省委提出了“五点一线”沿海开放和沈阳经济区率先崛起两大振兴战略,为加快沿海与腹地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实现两大振兴战略有效对接,又做出了开发建设沈西工业走廊产业带的重要举措,全力打造“海上辽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敏锐抢抓老工业基地振兴与沿海开放的双重机遇,2007年初提出了背靠母城沈阳、转身向海、开发建设沈阳近海经济区的战略构想,使处于沈西工业走廊最前端、沈阳距离营口港最近点的近海经济区,成为兼有双重战略机遇、沟通沿海与腹地经济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钻石节点”和“机遇叠加”之地。
沈阳近海经济区开发建设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时任辽宁省委书记、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曾明确定位:“沈阳近海经济区是连接腹地和沿海的钻石节点,丰富了沈阳经济区和沿海五点一线的内涵。”时任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现任辽宁省省长陈政高同志强调:“近海经济区的成立改变了沈阳城市的性质,是沈阳的出海口,也是沈阳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近海经济区开发到哪里,政策就支持到哪里。”辽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指出:“近海经济区是沈阳的出海门户,要叫响近海经济概念,集中智慧和力量,使之成为聚宝盆和投资洼地。”辽宁省副省长李万才提出:“近海经济区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建成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真正成为东北亚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沈阳市市长李英杰表示:“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向近海经济区倾斜,并将近海经济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沈阳的城建计划。”
“东北新港,渤海新岸”
“东北新港,渤海新岸”是沈阳近海经济区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建设目标。
今年8月,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沈阳近海经济区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总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起步区10平方公里,总投资500亿元,建设综合保税物流、陆港物流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构筑服务东北和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的工业物流、商贸物流、涉农物流三大专业物流体系,建设连接国内外城市及口岸的物流大通道,成为“五点一线”港口群物流服务基地,沿海和腹地互动发展的枢纽。
“立足沈阳母城及沈阳经济区,依托大连港和营口港为核心的港口群,以海、陆、空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支撑,建设东北亚物流的中心,成为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商流为一体的现代仓储中心、多式联运中心、区域配送中心和国际分拨中心。”辽中县县长林强在阐述规划理念时明确表示。
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规划起步区10平方公里,布局为“一心八区”,即保税物流中心,中转换装作业区、散杂货作业区、辅助作业区、货运交易区、仓储配送区、流通加工区、展示交易区、综合服务区等。到2012年,进出口货物量达到5000万吨,引进物流企业100家,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实现200亿元,服务业从业人数达到5.2万人。
东北地区惟一一家保税物流中心已落户沈阳近海经济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现已建成10万平方米的保税区基础设施,即将封关运行,独具的保税功能将为进出口加工企业提供最快捷的服务,并享受保税、免税、退税政策。营口港务集团与近海经济区合作的内陆干港已开工建设,投资10亿元,占地1000亩,现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6.5万平方米。该项目建成后将使营口港服务功能前置,进入干港的货物视同进港,将大大减少运输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在10月14日召开的东北亚科技发展合作交流会上,来自中、日、韩、朝等东北亚各国的磁性技术、电子材料、纳米科技等方面的高科技专家应邀参加了交流会,并分别就本国科技发展状况进行了交流。
高端的科技项目、先进的科技运营理念和管理技术……这些是近海经济区未来发展高水平、高层次的保障。超前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超前谋划,打开近海开放的怀抱,为东北亚科技交流与合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东北亚科技在近海交融、交流与合作,这不仅仅需要胆略和魄力,更需要的是智慧。据了解,近海经济区准备为东北亚科技发展合作交流搭建长期的平台,每年召开一次大规模活动。
近海经济区:沈阳新“十大名片”之一
“世界的高度、未来的眼光、现代的标准”,是沈阳近海经济区建设的初衷。为此,辽中县聘请了上海同济大学、法国新欧洲空间运输研究所等国内外一流规划机构,完成了近海经济区的总体规划、控详规划和产业规划。
功能定位:立足沈西工业走廊,依托沈阳母城和营口港,服务沈阳经济区,辐射环渤海经济圈,面向东北亚,最终建设成沈阳的对外开放门户、辽宁的近海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中国的近海经济示范区。
发展目标:用5年时间,引进规模以上企业500家,实现产值1000亿元,把近海经济区建设成为沈西工业走廊腾飞的龙头和沈阳全面振兴的引擎。
空间布局:“一区”、“两轴”、“三城”“五园”。
“一区”,即依托沈西工业走廊建设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核心区20平方公里的近海经济区;
“两轴”,即东西城市发展轴和南北工业发展轴,纵横两轴交错发展;
“三城”,即在近海经济区形成以近海工业新城为支撑,以近海滨水新城、近海商贸新城为两翼的三城联动发展构架;
“五园”,即在工业新城正在规划建设的近海物流产业园、机加泵阀产业园、装备制造及配套产业园、新型材料产业园、国际石化产业园。
截至目前,近海经济区累计投资近10亿元完成了核心区起步区10平方公里“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聚之势已经形成。从2007年3月至今,引进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51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5个,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开工建设3000万元以上项目32个。重大项目引进实现突破性进展,投资84亿的中钢集团东北金属资源加工配送中心、投资52亿的大唐热电项目已经正式签约,投资35亿的加拿大美加工业园、投资10亿的营口港沈阳陆港、投资10亿的和世泰钛业等一批重大项目已开工建设。2007年末,近海经济区被评为沈阳新的“十大名片”之一。
辽中,站在渤海岸边
沈阳近海经济区的成立,开创了中国近海经济发展的先河,对沈阳、辽宁乃至东北亚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近海经济区的成立,打开了沈阳的“出海门户”,进一步完善了沈阳的城市功能,改变了传统观念中沈阳是内陆地区、腹地城市的概念,把沈阳经济引向海洋,对于加速沈阳东北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第二,近海经济区的成立,搭建了沟通的“桥梁枢纽”,成为联动辽宁“五点一线”与沈阳经济区两大战略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钻石节点”。第三,近海经济区的成立,打造了发展的“黄金洼地”,成为引导临海经济辐射腹地经济发展、腹地经济助推临海经济振兴,信息流、资本流、产业流交叉汇集的近海产业基地。第四,近海经济区的成立,开辟了崭新的“发展模式”,是对沿海经济的细分,同海洋经济、临海经济等一样,进一步深化了对经济领域,特别是近海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和探索。
“四大战略”,进一步放大“近海效应”,推动近海经济科学发展,率先崛起,加速建设活力开放、创新特色、产业发达、生态良好的魅力新区。
“南进北引”战略,优化近海发展新空间。“南进”,就是通过近海经济区把沈阳老工业基地工业文脉向临港延伸。要按照沿海经济的发展模式,对现有产业结构、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使近海经济承接和延伸临港产业的优势,符合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趋势。“北引”,就是充分发挥近海经济区位于沈西工业走廊出海通道经济隆起带的作用,吸引沈阳、辽宁,乃至东北地区丰富的腹地资源,通过近海经济区这个出海门户,融入海洋,走向世界。同时,要充分利用近海经济区的“黄金洼地”效应,集聚产业流、物资流、资金流、信息流等生产要素,营造近海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空间。
“筑巢引凤”战略,打造产业集聚新高地。“筑巢”,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向环境要生产力、要竞争力。要在“七通一平”的基础上,加快现代物流、科技孵化器等配套建设,切实提升园区的服务功能和档次,为产业入驻搭建良好平台。“引凤”,就是要外引内育加大开放力度。近海经济发展离不开项目的支撑,尤其是牵动力大的高新技术、高附加值项目。为此,要放眼世界,瞄准世界500强、国内50强大项目以及集群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港口运转量大、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以及跨国公司、中直大型企业,为近海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特色发展”战略,开创近海产业新局面。要围绕“工业立区”,着力做强临海产业的装备制造及其配套,打造近海产业基地。我们要借助国家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和示范区的辐射效应,依托沈阳老工业基地雄厚的产业、技术、人才等基础优势,突出临海产业特色。重点发展船用部件等装备制造及其配套、石化设备、新型材料等产业,为临港造船、石化等产业提供装备配套等加工服务。要围绕“物流兴区”,着力做强物流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物流集散中心。世界贸易90%的货物运量是从港口出发、在港口下卸的。港口是货物进出的通道,物流则是腹地连接港口的纽带。为此,要以建设沈阳近海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依托沈阳综合保税物流园区、营口港沈阳陆港、中钢集团东北金属资源加工配送中心等项目为龙头,整合资源,培育发展近海物流、临港物流,大力发展国际贸易,实现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提升。要围绕“开放活区”,着力做强出口加工产业,打造近海出口加工区。要借势沈阳综合保税物流园区建设,挖潜母城及腹地巨大的产业加工能量,积极推进区内企业、区外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联合,加大对国外投资以及先进技术、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促进近海经济向高层次、宽领域发展。
“集成创新”战略,提升近海发展新活力。创新出活力,出生产力,出竞争力。围绕近海经济发展,强化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用体制机制创新的全方位优化、合理搭配和有效协调,推进近海经济集成绩效的生成,切实提高近海经济的带动能力、配套能力、服务能力和支撑能力。
请智院士专家共谋近海大计
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任玉岭
两大优势助推辽中发展
“谁接近了海洋,谁就接近了财富。”辽中审时度势,提出了近海经济区的理念,树立了投资的信心。有了信心,投资就会向这云集。而且,辽中发展有两个优势,一个是近海优势,一个是城郊优势。近年城郊发展优势明显,城郊经济对辽中来说极其重要,城郊优势是发展近海经济的有力支撑,既要眼向外看,又要建设好卫星城,发挥出辐射作用。
辽中县由于提出近海经济概念,大大推动了辽中县域经济的发展,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思维,思维就是财富,思维能创造财富,就像近海经济为辽中带来财富一样。我们要多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多接触社会,然后我们才能更好地创造思维,促进发展。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总工办主任东涛
三个深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近海经济区将主要发展先进装备制造配套、现代物流、新型材料加工、国际石化及现代服务五大产业;营口港东移成为“沈阳港”,辽中的近海港口功能启动;作为沈西工业走廊,近海经济区已招商引资建成八大工业园(集群),机械、铸造、冶炼及建材产业基础较好。经过系统的论证研究,我们觉得有三个可供选择的深加工产业集群方向:一是粉末冶金及制品产业集群,二是钢铁铸造产业集群,三是钢材深加工及钢结构产业集群。
近海经济区应该具有支撑和确保大沈阳支柱产业持续发展的规模,引进最新技术,逐步占有科学与技术前沿;坚持产业集群化的发展方向;构建研究开发中心,应用技术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相结合三位一体的新型科技园体系。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柳百成
提高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
对于沈阳近海经济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实施五大战略,一是市场牵引、政府调控。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集中使用有效的社会资源,力求取得突破;二是企业主体、科技先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归根到底要依靠科技;三是产学研用、紧密联合。实现用户与制造商、产学研、制造企业之间的紧密联合,实现双赢或多赢;四是消化吸收、掌握核心。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尽快实现由引进模式转变为自主创新模式;五是强化基础、集成创新。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扎实的产业共性技术、基础技术之上,提高系统成套能力和工程总承包能力,尤其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