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项部署“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记者:就新形势下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十七届三中全会从7个方面进行了部署。引人注目的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韩俊:经过30年改革发展,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创造了用不到世界9%的耕地养活世界22%左右人口的奇迹。
同时,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肉类、禽蛋和水产品等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优质农产品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然而,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大国,截至2006年底,全国耕地只有18.27亿亩,人均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当前我国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土地供需矛盾相对突出,近年来耕地面积一直呈逐年减少趋势。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进一步明确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成果。其实,早在2006年,我们党就提出“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并初步提出了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认识,明确了发展现代农业的总思路,对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被放在7项部署的首位,这是党中央始终对粮食安全保持高度清醒的具体体现。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手中有粮”的前提是“手中有田”。对于我们这个有着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始终是首要问题,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必须警钟长鸣。
坚守耕地红线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记者:十七届三中全会立足中国国情,突出强调要“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意味着在新的形势下,必须坚守18亿亩耕地这根红线,同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各项制度。对此应如何理解?
韩俊:土地制度是我国农村的基础制度。应当说近些年来由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是不错的,包括今年已连续五年粮食大丰收。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经济发展得越快,对农产品的需求增长也快。因此,尽管连年大丰收,但是我们粮食总体的供求仍然是供不应求的,展望一下未来,我们可以看出挑战和压力还是相当大的。
一方面,我们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需求是逐年上升的。但是,另一个方面,我们在生产方面也面临着资源、土地、生态环境的压力,我们的耕地面积在不断地减少,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要继续占用大量土地。所以,我们必须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目前,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要提高单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
当然,坚守18亿亩耕地的红线,除了国家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外,还需要倡导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增强全民族的节粮意识。
努力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记者:在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决定》对未来中国农村发展是怎样规划的呢?
韩俊:三句话。一是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二是把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三是把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作为我们推动农村发展的根本要求。这三句话在十七大报告里已有过阐述。三中全会用战略任务、基本方向、根本要求给它们定了位,其实也就是给今后中国农村的改革发展清晰地定了位。
现在,距离实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还有12年。《决定》提出的这一整套系统目标,实际上是跟我国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是一致的,它涉及农民收入、农村社会事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等方面,应当说完成这个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需要付出艰苦努力。
当前,中国农村改革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必须适应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才能不断开创农村改革发展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