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天津日报

践行科学发展观 普及社会科学

  编者话:日前,天津市第六届社科普及周科普理论研讨会在市社联召开。与会领导与专家围绕“践行科学发展观普及社会科学知识”的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意义、作用和方法。现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大力普及社会科学

  为建设和谐天津服务

  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万新平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的普及工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都着重强调了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当前社科普及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结合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用生动准确的阐释,深入浅出的分析,把科学发展观普及到人民群众中去,最大限度地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天津的良好氛围,为推动天津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普及社会科学,提升公民素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积极推动社会科学理论大众化、通俗化,在满足公众对社会科学知识需求的同时,提高公众人文社会科学素质,是社科普及工作要着力解决的核心问题。在开展社科普及工作中,我们注重对公众社会科学素养的调查,及时了解公众对社会科学信息的需求愿望,思想贴近时代,理论贴近问题,视角贴近大众,增强社会科学普及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注重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用群众亲身经历的事情、喜闻乐见的形式、生动鲜活的语言,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问题;注重满足不同公众群体的文化需求,将社会科学普及的重点对象放到普通市民、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下岗人员等不同社会群体。

  通过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宣传阐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增强群众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认知感、参与度、拥护度;普及多学科的社会科学知识,在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传播科学方法,倡导人文理念,提升公众道德上下功夫,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服务。

  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我市的社会科学普及活动与时俱进,蓬勃开展。特别是每年一次的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已经成为我市社会科学界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重要品牌活动和公共文化平台,通过开展社科讲坛、义务咨询、知识竞答、普及研讨和图书展销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社会科学理论工作者深入到机关、企业、乡村、社区、军营、校园等基层单位,让不同群体的公众更多地感受到社会科学知识的独特魅力。市社联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不断拓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领域,创新方式方法,让社会科学走向大众,深入基层。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为社科普及工作提供智力支撑。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学术团体中组织学科齐全、层次多样、数量充分的社科普及专家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各学科专家学者志愿参加社科普及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着力搭建公共文化平台,积极开展公益性社科普及活动。如在图书馆、博物馆、社区学校举办专题讲座、科普展览、专家咨询等,使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成为社科知识传播的基地。

  三是注重发挥现代传媒的传播主渠道作用,扩大科普的受众范围。与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合作,加大社会科学普及的传播力度。如市社联与天津市电视台合作,就“滨海新区与改革开放30年”、“中国传统文化与人生智慧”、“青年成长成才从行为教养开始”和“和谐生活与家庭科学理财”等主题举办社科讲坛。与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合作,举办“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年系列访谈”节目,回顾总结我市经济社会改革开放30年的成就和经验。与《今晚报》合作,举办“帮家长解难题,为孩子成长助力”等咨询活动。

  四是积极组织编写社科普及读物,扩大科普的宣传效果。今年组织社科界专家学者编辑出版的社科普及读物,如《心理自助指南——常见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新编世界史话》、《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生态文明与生活方式》、《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解读<劳动合同法>》、《社会交往与青少年成长》等,受到广大市民群众的欢迎,对弘扬共同理想,传播科学知识,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齐心协力,建设和谐天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用科学理论

  培养高素质人才

  天津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李旭炎

  在高等院校做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的普及工作有其特殊的意义。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是国家未来先进思想和文化的创造群体,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关系到我党执政目标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广泛普及和有效应用作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大学生落实科学发展观,践行“四个新一代”,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大学生内心,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所以,对于非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领域的师生来说普及的必要性显而易见;对于哲学社会科学专业领域的师生来说,能否把正确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内化为思想意识,自觉践行,任务更为艰巨。

  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和知识普及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普及工作,扎实做好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2005年,中央实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确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四门课程,成为教育武装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主渠道。我们必须把大学生思想政治课讲授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化的示范课,讲授成使广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课。

  天津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校党委一贯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工作,将社科普及作为建设校园文化,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举措,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原则,紧紧围绕广大学生的关注点开展各项活动,相互衔接形成格局,多管齐下抓出实效。

  首先通过课程教育这个最有效的途径,对内广开社科知识普及的渠道,深挖人文素质养成的潜力。学校从课程教育入手,将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科类必修课和选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并强化工科专业教学中哲学社会科学知识的渗透。其次在环境塑造方面,通过社会实践和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熏陶作用。学校通过内容丰富、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科普性的高水平讲座,提高社科普及活动的感染力和有效性,开设的“百场讲座”、“名家讲坛”、“教授论坛”等专题讲座,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第三,学校以每年的“社科普及周”为契机,充分发挥这一广阔平台的聚焦作用,开展集中式的、规模式的哲学社会科学普及教育活动。结合学校的教育主题,为大学生提供了开阔视野的“多棱镜”和丰富知识的“百科书”。

  学术走出象牙塔

  科学普及新途径

  南开大学教授 乐国安

  社会科学的普及和运用,对提高全民族的理论思维能力、思想道德境界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社会科学本身就是一门贴近民众生活的科学,如果一味地躲进书斋,躲进象牙塔里,就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民众知识,帮助民众解决实际问题,普及社会科学的知识和精神,是社会科学界专家学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对社会科学进行“普及”,一方面是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呼应着社会进步带来的大众需求,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学术谋求扩大影响和自身发展的主动姿态。社会科学学术的“普及”既体现了社会科学工作者践行对社会大众的人文关怀,也是社会科学学科自身存在与发展的需要。基于这种“双赢观”,社会科学工作者就更应当热情洋溢地走向社会,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工作。

  近几年来,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社会心理学教学和研究的人,与市社会心理学会的同行一起,年年参加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向广大市民宣传社会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精神,把社会科学送到了社区、农村、甚至监所,既感到十分荣幸,也收获颇多。

  当前,全党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可以使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社科工作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效途径之一就是积极参与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和丰富学科理论,汲取现实生活中的营养,使学术之树根深叶茂。

  用科学理论引领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共南开区委副书记 韩宏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提升科学发展理念,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落实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上。南开区作为中心城区,区域资源丰富,科教优势突出,为了促进南开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中实现率先发展,我们坚持以开展社科普及提升科学发展理念,充分利用区域内的科教资源,普及科学理论知识,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科学发展的认识水平。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组织全区干部群众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科学发展意识的重要举措,通过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举措,不断深化科学发展理念,增强科学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全区上下思想观念一次次更新,发展力量一次次凝聚,各项事业一步步提升。为提升科学发展思路,明确科学发展战略举措,我们定期举办南开发展高层论坛,广邀国内知名经济专家、社科理论专家、企业家和有关方面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广泛探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的思路和举措,深入研究制约南开发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开阔了发展的视野,提高了发展的战略思维。我们还经常邀请各类专家参与南开发展重大决策的调研论证,请社科理论工作者围绕科学发展观为干部群众进行辅导讲座,形成了经济专家、社科理论工作者、企业家与干部群众广泛交流、共谋发展的平台和氛围,使科学发展观在全区上下深入人心,发展理念得到提升。

  南开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在市区保持领先位次,社会事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果,对教育、卫生、社区建设、市容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长虹公园开放提升改造等一批惠民工程产生良好社会效果,南开区民生服务中心、再就业工程等民生项目使更多群众受益,扶贫助困长效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我们要紧紧抓住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机遇,进一步提高科学普及水平,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具体落实在提升发展意识和发展理念上,落实在提升发展质量和效果上,落实在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群众满意程度上,用高标准的发展目标和高水平的发展成果来凝聚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加快发展的热情和积极性,形成促进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和实现率先发展的强大合力。

  理性认识

  在科普中至关重要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哲学部主任、教授 漆玲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性,需要运用理性认识来把握。其一,只有在科学与不科学的对比中才能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其二,只有运用理性认识的认知作用,才能避免陷入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认识误区。

  科学知识的方法作用是通过理性认识表现出来的。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科学发展是以科学知识为底蕴的,只有掌握科学知识,获得关于客观规律和思维规律的认识并以此引导追求发展的活动,才能践行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仅需要科学认识,而且必须遵循道德规范。科学发展观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实质上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缓和人与自然之间的尖锐矛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味着发展主体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和道德规范理性地约束自身的行为,而不能为了小团体的利益损害整体的利益。为此,必须从大局出发,从长远出发,从全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不断地审视发展结果的合乎目的性,根据发展目的实现的情况及时校正活动的方向和方式,从而可以更少的代价实现发展。

  理性认识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具有导引作用。其一,理性认识影响着追求发展的活动方向和目标。其二,理性认识影响着追求发展的活动方式。把知识形态的认识与实际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实践理念,才能指引活动在复杂多变的条件下实现发展的目的。其三,理性认识影响着追求发展的活动进程。

  共青团的科普活动

  要丰富多彩

  团市委书记 刘道刚

  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共青团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拓宽思想道德教育渠道,促进团员青年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在培养广大青年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上下功夫,为青年健康成长助力。

  深入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天津同发展”主题系列活动,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以“五四”、“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节庆日为契机,以主题集会、专场演出等形式,广泛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在实践教育活动中继承传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组织“青年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就当前的理论焦点和青年关心的热点问题作讲座、报告。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通过培训和社会实践,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的头脑。以“贯彻科学发展观,服务社会促和谐”为主题,每年组织近200支市级社会实践示范队,1000余支校级社会实践队,15万大中学生参加“三下乡”、“四进社区”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开展科技支农、企业帮扶、医疗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开展“十八岁成人教育”、“手拉手”、“民族精神代代传”、“快乐红领巾,和谐少先队”等主题系列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天津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每年招募近百名志愿者赴甘肃参加志愿服务。“3·15”期间,在全市开展“青年文明号与顾客共筑诚信”、“青年文明号服务展示”、“青年文明号助万家”等活动,弘扬文明新风,营造青年文明号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氛围。“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与天津同发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已经成为我市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工程。

  实践证明,广大青年在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过程中,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育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改善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决策方式,增强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青年自身素质的提高反过来又会促进社科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用人文素养评价体系

  评价科普效果

  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王来华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是人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可以分为三个主要层次。一是人们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人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不断地积累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很多时候,人们对这些认识的了解是不自觉或不主动的。二是人们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意识。人文社会科学意识会帮助人主动地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看待眼前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事件。三是人们所具有的人文社会科学分析能力。它是以知识和意识为基础的。主要表现为人们可以能动地使用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把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生产当中,应用到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各类关系的处理上面。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本身具有广泛性,一旦人们拥有这种人文社会科学分析能力,就能克服很多实际和思想上的困难,使精神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与自然科学素养不同,人们拥有了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之后,就会更好地认识社会,更好地参与社会建设和推动社会进步。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中,如果有较大比例的人口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的文化氛围和精神力量,就会强于他人;这个民族就会不动摇地植根于世界民族之林。

  不断提高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需要加强社会科学普及,在公众中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人文理念、树立科学方法。如何有针对性做好社会科学普及工作,需要搞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设,为社会科学普及提供科学的依据。

  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评价体系建设重点是设计和实施科学的指标系统。依据这个系统,把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中人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情况摸清楚,发现特点,找出问题,分析差距,拿出科学的办法。

  首先,在建设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统领,同时,运用好相关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内容,坚持科学引路,确定科学、合理和实际的指标内容,测量人们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在知识、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情况,运用社会调查的有关手段,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通过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其次,指标设计和使用,依据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变化,有步骤和秩序地进行指标结构的调整。同时,在对不同地域和社会人群的指标测量和调查中,特别关注和甄别背景情况,注意进行科学比较,避免盲目和主观因素的不良影响。

  再次,应将长期测量和调查与短期测量和调查相结合,相互补充和比较,把重点放在了解有关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实际效果方面,放在发现人们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的不断进步方面。

  科研与科普

  学术发展的两只轮子

  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教授 刘援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社会科学理论被大众接受不仅仅因为它是科学、真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更需要通过普及宣传把这些知识传播到最广大的民众层,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中,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这要求广大的社会科学工作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下,从不同的学科角度,走出一条大众化的道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

  普及社会科学有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静态看,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从动态看,是由动力激励机制、利益平衡机制和协调统一机制协同运动的动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资源兼容共生、结构合理、行为有序而又运筹得当。这样一种和谐的社会运行机制只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结果。建设和谐社会不仅需要经济发展作基础,还需要公民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等文化发展作支撑。在全社会形成文明、科学、进步的理念,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都需要社会科学知识的普及。

  普及社会科学知识有助于促进社会科学自身的发展。

  首先,是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社会价值的重要体现。许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与国计民生,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将高深的知识从书本里走出来,从黑板上跳下来,指导百姓的科学生活,有利于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多方面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其次,促进社科工作者的成长。社科工作者只有在社科普及工作中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公众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科研方向和科研角度,促进科研工作的深化。

  再次,强化了社科学术团体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科研与科普是学术团体向前发展的两只轮子,缺一不可。学术创新、科研工作,固然体现了社科工作者的价值,但社科普及工作的开展使得学术活动大众化、社会化,更加体现了学科的应用价值,不仅促进了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能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

  社会科学普及

  学会工作的神圣使命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 关 颖

  社会科学普及是社会科学履行自身使命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展现自身价值的重要载体,是联系科学与民众之间的桥梁与中介。对此,我们天津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的专家学者在学会工作实践中感受颇深。仅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编写和宣传推广普及读本《给孩子的心灵甘露》为例,谈我们对社会科学普及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是有高度才能有广度。

  社会科学普及要满足广大群众对解决自身现实问题的需求,更要起到引领和启蒙作用。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过于注重孩子的知识学习,忽略了教孩子做人的基本问题。由市社联资助编写普及读本《给孩子的心灵甘露》一书,是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主线,把教子做人具体化,帮助广大家长认识荣辱观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普遍欢迎。全国妇联将此书作为荣辱观教育专题活动用书在全国推广,上海一家庭教育指导机构摘编书中内容印发15万份向家长发放,我市河东区二号桥街运用书中内容组织社区亲子活动等等。实践告诉我们,社科普及没有体现主流文化的高度,单纯考虑解决现实问题的需求,就难以有如此的广度,也难免陷入低水平重复甚至会产生误导。

  二是深入才能浅出。

  社会科学普及的基本前提是对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没有扎实的理论研究为依托、没有日常积累为基础,普及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短期内编写此书,正是得益于几位专家多年的家庭教育研究功底和指导实践,才能把荣辱观的深刻理论内涵具体化为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领会的一个个浅显易懂的知识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如何在家庭日常生活之中教育孩子知荣明耻、行荣拒耻。

  三是合作才能共赢。

  社会科学普及是一项系统工程,靠专家个人和学会自身的能力很难达到理想的目标,需要多方优势互补。比如我们有不同学科专家合作,有与新闻出版、基层单位的合作等等,大家相互支撑、各得其所,这是我们科普工作得以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必要条件。

  四是有为才能有位。

  学会做社会科学普及工作不是“硬任务”,没有专项经费保障,靠的是专家学者对这项事业的热爱、高度的责任感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正是我们先期的艰辛付出,进而得到了市社科联、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妇联等领导机构认可和大力支持,才有了这本书的面世和推广。

  总之,通过各种方式把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和先进理念融入大众文化之中,是培育人们的科学精神、良好道德、健康心理的有效方式,是提高人的学习力、辨别力的重要途径。同时,社会科学普及也是我们学会工作的神圣使命,是学术社团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