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呼和浩特10月20日消息(记者那森宝音阿拉善台记者王欣)近日,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综合考古部、四川考古研究所等组成的联合考古队一行12人进入巴丹吉林沙漠进行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二次巴丹吉林考古调查时,共发现26处文物遗址点。
此次考古调查是2007年10月对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巴丹吉林考古调查的延续,此次考古调查对包括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少板吉林等在内的23个点进行重点专项普查。对固勒本格日陶勒盖等在内的10余个点进行一般普查。
此次普查共发现26处文物遗址点,这26处文物遗址多数是新石器时代和仰韶时期,采集标本有细石叶、石核、石磨棒以及彩陶片、素面夹沙陶片等,采集数量达38袋千余件。必鲁图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一块平缓沙坡上,遗址点占地面积约1公里,地表发现的陶片有仰韶时期的夹砂红陶、彩陶和青铜时代的夹砂红褐陶,其中发现一枚较完整的约新石器中晚期类似印章或族徽的石质器物。
阿拉善右旗文物管理所所长范荣南介绍说,其余遗址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境内的部分湖泊周围。此次发现遗址均为复合型遗址,发现的文物标本主要有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时期的夹砂红陶和红底黑彩陶,青铜时代相当于内蒙古中南部朱开沟文化的绳纹灰陶片。有的遗址也发现一些西夏到元代的黑釉瓷片。每一处遗址都发现有细石核或细石叶。
在巴丹吉林沙漠境内发现如此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址,说明在大约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进行活动,对研究阿拉善右旗的古代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