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经济

海信:立于科技精于专注

  1969年成立至今,海信集团已经走过了近40个年头的历程。盘点海信这些年的发展,“技术立企”成为一以贯之且最为根本的经验。改革开放以来,曾有上百个品牌与海信同在,然而在市场转型及一次次的产业升级中,这些品牌逐渐消亡,而海信因为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始终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以“技术立企”为本,同时专注主业发展的基本战略,使海信在市场经济的历练中,从区域性企业发展为全国性企业,继而成长为大型跨国企业集团。

  2003年至2007年,销售收入、利润分别由221亿元、3.07亿元增长到469亿元、11.84亿元,分别增长112.22%、285.67%,拥有海信、科龙、容声3个中国驰名商标,所有主导产品均是中国名牌。在国家统计局中国大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排名中,海信已经连续两年排名第一。国际著名咨询机构波士顿咨询公司两度把海信列为“最有可能成为全球顶级企业”的大型集团之一。

  回顾海信的技术发展路径,从变频技术突破到智能交通标准制定,从“信芯”研制成功到全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投产,再到全球最薄LED电视的批量上市,可以看出海信先是在电视、冰箱、空调、智能交通等各个领域进行点的突破,再对产业链进行拓展延伸,整体表现出“点上突破、线上延伸、做精做稳”的特点。

  “技术立企”的战略使海信具备了冷静、踏实的气度,使它能够不为短期利益所动,眼光更为高远,将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相结合,避免了短视行为。中国经济近几年一直保持的高速增长,使得一些企业获得了可观的收益,尤其对于手中握有大量资本的企业,面临的诱惑就更多。有些企业开始按捺不住,纷纷投身眼下最易获取利润的领域,产业急剧扩张。海信也曾在某个时段面临一些诱惑,甚至一度准备投身汽车行业,但经过分析论证后认为,只有做专,才能做精。而海信的目标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高端、优质的精品。所以,海信坚持走专注3C主业的产业拓展之路。

  科技立身矢志不渝

  中国的家电行业,从最初的上百个品牌淘汰竞争至当前的几个品牌,经历了何其激烈的竞争。回顾海信历史,在一次次行业洗牌和格局调整的重要时刻,在市场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关键节点,正是凭借技术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一次次胜出并发展壮大。

  1、诞生伊始:“技术型”企业的雏形

  在改革开放之前的10年,也就是海信历史上的第一个10年,海信已经初具“技术型”企业的雏形:1970年8月,研制出山东省第一台电子管式14英寸电视机;1976年9月,9英寸全塑机壳晶体管黑白电视机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

  改革开放政策确立当年,电视机总产量达到6375台,名列山东省第一。1979年,海信前身“青岛电视机总厂”正式成立,并被确定为电视机定点生产厂。这个权利的享有,与因技术领先而创造出可观销量的表现紧密关联。

  2、生死抉择:引进一流技术

  1983年,电子工业部批准青岛电视机总厂为彩电生产厂,允许引进国外先进彩电生产线。正是通过此次生产线的引进,奠定了海信“技术导向型”的发展战略。

  关于生产线的引进,当时的“海信”分成两大派别,一派支持香港康力,一派力挺日本松下。且“康力派”占据上风,因为价格便宜,只需要90万美元就可引进全套技术和设备,而松下却需要500万美元。

  时任副厂长的李德珍顶住巨大压力,选择了日本松下。以李德珍为代表的“松下派”是把目光聚焦在了未来发展需要上,认为引进技术就要引进最好的。在当时的他们看来,我国的彩电生产技术本来就已经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如果还引进二流技术,那在未来的竞争中势必永远处于落后被动地位,振兴民族工业也就无从谈起。相反,如果引进世界第一流的技术设备,通过消化吸收,争取尽量短的时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的彩电生产水平,就能够在未来的竞争中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品牌抗衡,从而使自己处在有利地位。

  多年后,当时的彩电生产线引进小组成员之一后来身为海信集团副董事长的王希安心有余悸地说:“如果一念之差选择另一条彩电生产线,海信也许就完了……当年引进彩电生产线的选择是决定海信命运的紧要关头,如果这一步没有走对的话,海信也许已经像很多同伴一样不存在了。”

  引进先进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到了1985年4月,主要经济指标列山东省电子业、全国电视业第一位。之后的几年里,全国引进大小彩电生产线超过100条,中国彩电业高速升温,电视工业终成规模。而“海信”的松下生产线丝毫不逊于对手。1987年10月,青岛电视机厂成为山东省电子行业的首批省级先进企业;同月,一款彩色电视机被评为“部优产品”。

  经过此次具备生死存亡意味的选择,技术为先的理念深深植入海信的发展战略。

  3、价格大战:“高科技+高质量”的胜出

  1996年,长虹发起“价格战”,这是一次极具意义的事件,它构成了一次大规模的行业洗牌,上百家电视品牌在这次竞争中彻底消失。

  当年7月份,在一个又一个同行纷纷倒下的时刻,海信在人民大会堂庄严宣布:不参与价格竞争,要以“高科技、高质量、高水平服务,创国际名牌”的战略对抗长虹降价。“高科技”被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高科技必然会保证高质量。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海信用透明机箱展示海信的电视机芯比其他品牌同型号彩电多出12个零部件。

  海信对于技术和质量的坚持和信心,使它在这次价格大战促成的行业洗牌中,成为长江以北几乎唯一一家留存下来的企业。

  4、电视技术不断升级:雄踞市场第一

  1995年8月,海信大屏幕彩电TC2929DSP被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评为“中华之最”,海信成为“中国最先进大屏幕彩电生产企业”基地,实现了由普通电视向大屏幕电视升级;

  1999年.全国首推“环保电视”;确立了市场地位:随着“环保电视”的推出,成为中国电视业第一流企业,也成为中国彩电业“技术型”代表企业;

  2000年1月,与新浪、阳光卫视合作,在京发布“光水互动”产业整合战略发布会,生产内置机顶盒的互动电视。海信不仅是做终端,开始向产业上游延伸,体现出超前的意识和战略眼光;

  2002年9月,海信成为全国第一家批量生产内置机顶盒的42寸等离子电视的企业,与此同时,转型做平板电视,成为国内最早做平板的彩电厂商;2002年-2004年,背投市场形势大好,其他彩电厂商都积极投身背投市场,而海信做背投的同时又做平板;03年平板市场趋势明晰后,长虹才进入该市场,但已经落后于海信;而sony也一直在左右摇摆,04年开始做等离子,后来又做液晶。海信在平板市场上占据了先发优势;

  2004年2月,海信国内首家推出1080P高清电视,在总部召开发布会宣布“顶级格式数字高清彩电:1080P平板在海信研发成功”;

  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发出我国第一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从而结束了我国年产7000万台彩电而无“中国芯”的历史;2007年9月,中国彩电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生产线在海信建成投产;2008年7月,海信完全自主研发全球最薄的42寸LED液晶电视TLM42T08GP批量上市,宣告了中国LED液晶电视时代的到来。芯片+模组+LED背光源,解决了中国电视缺“芯”少“脸”的问题。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研发积累至今的平板电视、数字电视、视频处理技术等,使海信电视占有率从2003年中国市场的第五位到2005年的第一位,并保持至今。

  6、变频技术:座拥市场的半壁江山

  早在1993年,当市场还是定速空调的天下,海信技术中心就已做出“变频空调是未来趋势”的分析。切入白电领域伊始,技术的海信就选择了高科技含量的变频空调,并定位高端市场。1997年,海信首家推出了中国的变频空调,被业界称为“中国变频空调之父”。

  执着技术的海信并不满足现有变频产品的市场表现,而是瞄准行业内最先进的核心技术——矢量变频控制技术展开了扎实有效的自主创新,经过3年半艰苦卓绝的自主研发,于2005年正式推出了中国的矢量变频控制技术,从而打破了日本企业对中国长达8年的高端技术封锁,取得了空调及冰箱核心技术的重大标志性突破。

  技术的领先保证了市场的表现,海信长期保有国内变频空调的半壁江山。 (来源:人民网-家电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