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时 陆媛 林纯洁
相比难得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机,公司内控缺失堪称更大隐患。中信泰富(00267.HK)就可能以一笔高达140余亿港元的亏损,成为这一观点的最新佐证。
中信泰富公告称,由于一笔外汇杠杆交易损失,主要控股股东中信集团已为该公司协调安排了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以加强集团流动性。
常振明说,中信集团内部从来没有做过这种杠杆交易。至于集团内部以后对类似风险会否有更好的控制措施,他表示,“当然会。”
根据港交所的披露,截止到9月5日,集团主席荣智健个人持有中信泰富19.12%的股权,中信集团持有约29%。停牌前,中信泰富上个交易日收盘报14.52港元,过去一个月累计下跌32%,与澳元兑美元跌幅相近,今天起将恢复交易。
巨亏曝光震动市场
昨天上午,中信泰富早盘前便宣布停牌,外界开始揣测公司可能发生重大事件。果不其然,下午5点01分,中信泰富向港交所公告了盈利预警,宣布该集团财务董事由于没有遵守对冲风险政策,在未获主席批准的情况下,越权在市场上与数家机构签订巨额的外汇合同,导致中信泰富的外汇合同产生重大损失。
半小时之后,公司高层急召香港媒体举行新闻发布会。荣智健神色凝重地向记者通报,公司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著名的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该合同与欧元兑美元、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而在近期澳元波动之下,截至当前,中信泰富已经确认8亿港元的损失。
荣智健表示,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合约带来的损失可能会高达147亿港元。而如果澳元汇率再出现波动,不排除总体亏损金额会比147亿港元更高。由于合约为期两年,因此中信泰富对有关整体亏损还不需要做实时拨备,而是在24个月后反映出来。
目前不能确认中信泰富到底是不是真正想对冲铁矿石项目的风险而执行此类杠杆交易,可能有投机的成分,国内一家相关银行业的外汇交易人士对本报表示。“如果真是出于对冲目的,那么成本是可考量的。比如这种交易是基于真实未来发生实际现金流的基础上,则对冲是可以的。我觉得目前看来中信泰富的操作,风险并不匹配,有投机成分。”
但是由于合约期限长达两三年,也有外汇产品设计人士表示,不能排除澳元兑美元汇率回升以减少损失的可能性。“目前澳元兑美元还是继续下跌的趋势,但是由于合约年限较长,所以也许会有反转。但也许可能等不到那一天,就发生强制平仓。”
中信泰富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铁矿项目位于澳大利亚西北部皮尔巴拉地区。该项目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勘探表明在25平方公里的租地范围内可开采储量有50亿~60亿吨,开采年限25年。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原计划于2010年内投产,产品全部供应国内钢厂。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可能由于很多开采设备要从欧洲进口,所以中信泰富做多澳元和欧元。不过该观点尚未经中信泰富方面证实。
解决途径
这是继不久前香港东亚银行交易员做假账丑闻之后,另一家香港重要的上市公司被曝光内部管理丑闻。在东亚银行案件中,交易员违规操作衍生工具,招致9300万港元亏损,使得该行实际税后盈利倒退57%。而中信泰富或许情况更坏,这家公司去年全年才净赚108.43亿港元,如果这次亏损不能设法及时弥补,今年全年业绩很可能见红。
荣智健认为,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他于记者会上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自即日起,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根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上述事件并未牵涉不法行为。荣智健表示,目前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铁矿项目,直至2010年对澳元的需求都很大。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为了减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因此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
估计相关职员是由于去年澳元大幅走高,因此在没有考虑汇兑风险的情况下,签订了有关合同。荣智健认为,有关合同是与数家著名的银行订立的,因此相信双方不会有利益输送关系。
公告称,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信披透明度受质疑
中信泰富事件的曝光,也令不少投资者对于香港上市公司的管治提出严重关注。
在昨天的发布会上,有人质问,该集团早于上月已发现外汇杠杆合同出现问题,何以到昨天才向外披露事件。荣智健回应说,由于管理层希望了解及厘清事件才向外公布,因此要待审核委员会完成调查后才作公布。不过他坦承,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其应有的“把关”责任,特别是没有将上述不寻常的对冲交易向主席上报,显示集团的内部监控有改善空间。
同时外界也注意到,中信泰富在过去数月中进行多次的股份回购操作。荣智健特别向记者澄清,在集团了解该事件之后,已经停止了回购股份的行为,而未来集团层面无意再作股份回购,至于他个人会否增持,则要视今天股价的情况才作决定。
中信泰富昨天的披露,似乎仍难以满足市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一位对冲基金经理对本报记者说:“从公司披露的信息来看,确认的损失是8亿多港元。但是公司并没有披露具体的合同内容,包括每份合同的种类、金额和期限,以及币种,因此我们无从了解这个147亿港元的潜在损失是怎么计算出来的。目前信息只是由公司单方提供,这反映出管理层和小股东在公司管治方面仍然是信息不对称。”
该经理同时表示,认同管理层所说,事件中可能并不存在犯罪行为,但是综观整个事件,公司内部管治的问题相当大。“这么大金额的合同,对手银行肯定会通知集团董事,管理层方面到底谁可以授权签署,这都反映出内部监管的不力。”他说。
有专业的外汇交易员表示,从行内人的角度来看,中信目前所披露的潜在损失并不代表它真正的风险。“由于采用了杠杆交易,因此公司的实际损失很可能是巨额数字。”他说,“近期澳大利亚元兑美元已经巨幅下挫了近30%,假设它们的杠杆只有10倍(澳元的杠杆可以高达20倍),那么遭受的损失也是非常可怕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