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块土地中有17块底价成交,7块流拍,仅1块出现竞价”——这就是筹备数月但在昨天落槌时仍“差强人意”的苏州市区今年最大总量土地出让结果。
分析师认为,外来开发商的鲜有参与,让楼市成交的惨淡气息再次延伸到土地市场。
苏州市国土资源局于上月底发布了该市二号土地出让公告,公开拍卖出让的地块主要为城镇住宅用地、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和商务金融用地以及文体娱乐用地。
公告显示:“本期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拍卖不设底价,按照报价最高且不低于起报价的原则确定土地受让人。”该市土地储备中心相关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称:所谓“无底价”,即若宗地报名参拍者仅有1个单位或个人时,该宗地块将不再拍卖,以拍卖公告的起报价受让取得,只有当报名参拍者出现“竞争者”,才以拍卖形式现场竞价。
但是报名者的寥寥让原本定于昨日上午与下午分两批进行拍卖的计划临时更改。本报记者了解到,在昨日原定的拍卖时间之前土地拍卖已完成,而下午的拍卖计划直接取消。苏州市土地储备中心知情人士则对本报记者确认:25块土地中仅有4块土地有2名或以上的报名者,只有1块土地出现了现场“应价”,其他3块以底价成交。
“事实上,在9月份时此次土地出让中的部分土地已走入公示程序,此后一直在甄选最合适出让时间。最后土地出让协同了各个城区主管部门同时参与此次土地拍卖,可见政府的谨慎。但最终除了4块土地现场拍卖外,7块土地出现流拍,其他土地全部因为没有竞争者以‘起报价’成交。”江苏省建设厅旗下苏州网尚研究机构主管陈洁就此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评价称。
“此次土地出让结果并不理想”,在陈洁看来,表面上的成交数字还不足以反映土地市场真实状况,“商品房市场的萧条也是土地市场冷淡的原因所在。去年每周的商品房交易量都在1000套到2000套,但今年这一数字已下降到每周500到600套。今年1到8月份的成交量同比下降了接近一半。”
“根据此次成交结果不难看出,18块土地中有相当部分地块最终是由有政府背景的企业获取,更有甚者还有‘资产管理公司’成为最终买家。这些买家之前都是开发一些政府主导的项目,没有任何开发市场性项目的经验。”陈洁认为,“受让方”的背景更映衬了此时土地市场的萧条。而根据她对之前土地市场运营情况的了解,去年同期土地出让的成交价最终往往是“起报价”的100%到300%。 郝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