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濒临倒闭,股市自由落体,房价基本触底,成千上万人陷入失业境地——79年前大萧条景象正在步步紧逼。然而,就如军火商发战争财,就在各国政府纷纷放下“主义”和“制度”的争论,竭力拯救病入膏肓的金融业,尽可能避免金融危机所可能引发的大规模的经济衰退之时,也有人却已经在一边窃喜,并闷头大发财了。
伦敦广播电台(LBC,London Biggest Conversation)的晨间节目前两天为了“振奋人心”,要求这一两个月来由于受金融风暴影响,生意更加兴隆的公司和个人参与节目,并允许他们在节目中介绍他们产品或经营项目。来电还真踊跃。稍稍整理后,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行当:
个人理财顾问忙死。
这些在任何经济条件下都不可或缺的人,在牛市时教人如何赚更多的钱,在熊市时教人如何把损失降到最低。对于一个职业分工及其细密的社会,有多少人能够面对汹涌来袭的金融风潮,理清自己的财路?更何况更多人需要的是在更根本的更危及生存的养老金、按揭还款、资产调整等方面做出及时指导。于是,个人理财顾问,成了人们最需要的人。
房产收购公司笑死。
是不是到抄底的时候了?没有人敢断言。但是对于一些专事收购普通民居的公司来说,已经是行动的时候了。这些公司以低于市场30%价格从一些急于出售、不得不出售房产的人手上收购房屋。对于那些深陷困境的人来说,只要还没有跌入负资产,能有人买,总比因失业等造成无力偿还按揭而被银行没收来得强。日前,就有英国媒体报道,呼吁政府及时推出保护民居产权拥有人的利益,防止一些公司乘人之危、趁火打劫。
保险柜异常畅销。
银行靠不住了,现金放哪里?一向不喜欢现金的英国人,忽然觉得只有将钱放进自家的口袋捂着(如果还有现金的话),才有可能是最安全的。然而,盗贼闯窃猖獗,安保措施薄弱的住宅房屋如何成为现金“安全居所”?于是,保险柜突然畅销起来,成为被“风暴”冲击得惊魂不定的人们的临时最佳选择。
电子监视系统受宠。
狗急了跳墙,人急了基本上就有可能犯罪。充当24小时警察的电子监视系统任务不轻。伦敦一直被视为录像监视探头最多的城市,如今经济不景气有可能导致的犯罪率上升,让曾经非常抱怨因“摄像头密布”而被侵犯了隐私的人,也对5000英镑一个的类似监控系统毫不吝啬。
赌博公司癫狂。
英国的赌博业很发达,卡斯诺俱乐部、赌狗店、赛马场、BINGO等赌博场所,对英国财政税收有一定贡献。英国人赌性不小,不去说那些赌球、赌马等人们可以想见的“传统”项目,仿佛什么都可以赌,连谁能获得布克文学奖,也可以拿来赌一赌。经济差了,赚钱少了,个人运气倒说不定可以拿来一搏。电视上赌博公司的广告陡增,是为人们描绘虚无的未来信心,还是让他们在不可自拔的经济泥沼中越陷越深?
慈善及廉价商品店生意兴隆。
就在大百货公司纷纷宣布营业额负增长、店堂客流锐减、零售业冬季温度继续下降时,那些街边的、专门出售由人们免费赠送的慈善货物的慈善商店却“春意盎然”,他们那里极有实用性,价格又相当低廉的商品,无疑是给更多的挣扎着的家庭主妇们带来心灵安慰。即使是一些收入相对稳定的家庭,也不得不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改变消费习惯,走入那些提供更多廉价商品的商店,来满足日需和节省开支。
婚姻诊所门庭若市。
经济稳定是家庭稳定的基础,不记得是谁的至理名言。高收入的丈夫突然失业了,豪宅不能住了,在私立学校就读的孩子要转学了——风云变幻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改变,不仅让人无法习惯,也让人无法承受。本来各自忙于工作,夫妇之间留有足够空间,现在纷纷“下岗待业”,大眼瞪小眼,不管是情绪上的,还是本来隐形的相互恶性摩擦不可避免地发作起来,又或突然升级。于是,婚姻诊所门庭若市,来找婚姻专家的男女个个垂头丧气,而坐在书桌后的婚姻专家绝对暗自数钱不停。
写到这里,忽然想到星座专家,他们一定也是在这百年不遇的历史时刻忙于为人们殚精竭虑占卜不可知的人类未来。 (草雨田 媒体人,现居伦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