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20日说,世界金融危机严重打击了世界经济和各国投资者、消费者的信心,我国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国有抵御这一影响的能力、基础和空间。
李晓超所说的信心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如何正确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问题。
数字表明,前3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其中,第三季度增长9%,低于一季度的10.6%和二季度的10.1%。投资者进行投资,消费者进行消费,往往都建立在对未来信心的基础之上。在当前各种不利因素困扰的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放缓,人们显然会对未来有所担忧。
担忧可以理解,但恐慌没有必要。与过去5年相比,前3季度9.9%的经济增速确实有所降低,但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均增速相比,仍处于较快区间。同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美国、欧元区和日本今年经济增长均在1%上下,而我国有望达到9.7%。在国际金融市场急剧动荡、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的背景下,我国仍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发动机”。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我国经济增长出现放缓趋势,但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运行质量也显著提高。前3季度,我国农业生产获得较好收成,全国粮食连续5年增产。工业结构有所改善,高耗能行业生产明显回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显著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趋势明显,控制通货膨胀取得显著成效。
回顾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我国经济发展从来就是在困难和挑战中不断前进的。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国经济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为多年来少见,但是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总体运行良好。事实证明,我国有多年来积累的应对风险的经验,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值得人们信任。
还应该看到,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潜力巨大。比如,城乡居民改善住房的愿望强烈,对汽车等耐用消费品需求强劲,扩大内需的空间较为广阔。正在举行的广交会也显示,来自新兴市场订单未降反增,我国出口增长仍有拓展余地。此外,我国还有比较充裕的资金,有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有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财富,这些都是我们战胜风险的基础和条件。总之,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和强劲活力。
付出努力总会有收获。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期,如果应对得当,就会给进一步发展拓展空间,也会为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契机。第四季度是全年经济发展“收官”阶段。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对第四季度经济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提出了10项具体措施。全力落实会议部署,坚定信心,冷静观察,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我们就能巩固和发展当前的好形势,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新华社北京10月20日电/周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