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清接受记者采访 |
昨天,在饭店落座后,黄海清直面记者,讲述了他掌掴阎崇年的前前后后,并回应了社会各界的评价和猜度。以下是记者和黄海清的对话……
打是为了给他“教训”
记:当日你赴无锡签售会,是打算去打阎崇年的吗?
黄:我本来是打算当面质问他的,就买了他最便宜的一本书进了签售现场。谁知道在现场我越听越气,到了跟前就打算给他两巴掌。
记:他是个名人,又在公共场合,你这么做考虑后果了吗?
黄:我没想那么多,就动手了,来回两巴掌,第二巴掌有没有打到我不记得了。
记:为什么要打他?是为了泄愤吗?
黄:他的很多言论不可原谅。我打他,就是要给他点教训,不是泄愤。
记:除了动手就没有更好的方式了吗?
黄:我认为没有了,我之前在上海也向他提过问,但根本没有用。那天在无锡,他又像过去那样对观众的问题采取回避和转移的态度,我觉得,质问已经没有用了,只有打他两巴掌才有用。
记:提问不行,怒斥也不行?一定要动手?
黄:怒斥?没有用,保安会把你赶走,没人会听你说。只有打,才足够警告他,发表言论不是随心所欲的;只有这样,才足够引起世人对他谬论的质疑。
记:如果换成和另一个人有矛盾,你会动手打人吗?
黄:不会。除了小时候,我很多年没打过架了,也没打过人,我和任何人有矛盾都不会动手,我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他的书我看不下去
记:你看过很多阎崇年的讲座或书吗?
黄:看过一些百家讲坛,但没看全,因为看不下去。他的书,我不会去看,也同样看不下去。
记:之前流传于网上的遭人反对的阎崇年言论,据你看来是他的原话还是经过整合改动的?据说他本人并不承认这是他说过的话。
黄:到现在为止我所看到的话都是他的原话,还有一些我们已经通过视频截图做了充分说明。
记:之前你试图和他交流过很多次吗?
黄:只有一次,就是去年5月在上海的交流会,当时我连续向他提了好几个问题,他几乎连一个都没有正面回答,只说要会后和我争论三小时,可是事后,他根本没有那样做。
话语权有巨大的不平等
记:有人认为你是在替草根群体打话语霸权者,你这样想过吗?
黄:可以这么说。不错,对话是很直接的交流方式,但我没办法跟他对话。精英拥有的资源远远多于草根,一个草根顶多只有一个博客,有几个观众,但阎崇年不一样,他可以上电视讲座,可以出书,像我这样的人,没办法拥有这些资源。草根和精英的话语权有巨大的不平等,我在观众席,他在主席台,他想回答就回答,不想回答就不回答。基于一个不平等的对话条件下,打他是惟一的方式。
应该道歉的不是我
记:阎崇年的家属曾表示希望你道歉,有这个可能吗?
黄:我不可能向他道歉,我倒是希望他向全国人民道歉。可以说,我到现在也毫不愧疚。
记:假如现在还给你和阎崇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你还愿意吗?
黄:我愿意啊,但他愿意回答我的问题吗?
行政官司一定会打
记:你当时想到过拘留的处罚结果吗?
黄:我知道要拘留,但我没想到还要罚1000块钱。打了阎崇年之后,还是我主动要他们去报警的,此外我并不想跟他们理论。我已经为我的行为付出代价了,阎崇年也一样要为他的行为付出代价。
记:你觉得处罚得合理吗?
黄:我觉得有点重了。听别人说过后,我更这样觉得了。为什么要双顶格处罚我,不就是一巴掌的事吗?就因为他是名人吗?
记:你弟弟为你奔走,对公安机关进行行政起诉的事,你认可吗?也许这个过程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黄:当然要起诉,这官司是一定要打的,我也要为我自己的权利考虑。具体事情都交给律师了,我不管了。
喜欢历史和汉服
记:听说你从小就很喜欢历史?
黄:是的,从小就喜欢,但是2001年接触网络以后才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
记:你读过哪些史书或史料?
黄:我没有多少时间专门买书读,很多知识都是从网上学习的。
记:为什么取“大汉之风”这个网名?
黄:我认为汉文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文明,有个圣人曾说“要使寰球人类同沐大汉风”,我就给自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
记:听说你尤其喜欢汉服,还做汉服生意,有多久了?
黄:也没有多久,去年才开始,主要是找裁缝做,我教他。目的就是要为别人做出一套像模像样的汉服。
记:一套汉服从头到脚都是有讲究的,但历史书里所占比重并不多,你从哪里获得的知识?到博物馆看文物还是到图书馆查书?
黄:我的一个朋友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主要从他那里取经。
记:这是你的主要事业吗?
黄:汉服生意根本不赚钱,还贴钱,我自己靠服装中介工作生活。但是这算是个理想,能坚持一天就是一天。我这个人粗线条,不太适合经商。
全家不看“戏说”剧
记:听说你从来不看清宫戏,是吗?
黄:是的,那些戏纯粹是误导大众,一派胡言。这些娱乐片对人的毒害很大。有的标榜是正剧,其实根本不是,一直都在美化那段历史。不但我不看,我们全家都不看,连我爸妈都不看。
记:为什么?他们也有独立的史观?
黄:不是,是受我们俩(指他们兄弟俩,记者注)影响。
记:别的朝代的戏说剧或不太严谨的历史剧,你也同样不屑一顾吗?
黄:对历史不客观,对服饰不严谨的我都不看。
百家讲坛应有“争鸣”
记:除了阎崇年之外,百家讲坛其他的讲座你喜欢吗?
黄:我并不是很喜欢百家讲坛,因为它戏说的成分太大,跟说书的一样。
记:你对这种传播方式有什么看法?
黄:我觉得,老是一个人对着一大群人讲,填鸭式的。百家讲坛,这个名字定下来的时候就应该有争鸣的想法吧,可是现在没有争鸣嘛。
另外,也应该要求主讲人在严肃历史问题上客观一点,对朝代要功过分明,不要厚此薄彼,不想说的一带而过。
记:你对大家有什么话要说?
黄:我想告诉青少年,不要轻信权威,尤其是一个人,要多看书,学会独立思考。我不主张他们遇事去打人,如果有更好的解决方式的话,我一直觉得自己是被逼的。(特派记者孙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