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轻松搞笑贺岁片 电影《甲方乙方》在1997年上映,其中一些台词很经典。 CFP/供图 |
昔:小心翼翼爱情戏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映的电影《庐山恋》剧照海报。CFP/供图 |
片酬拿多少圈内人明了
30年前,中国的电影市场还在沿用苏联时期的“统购包销”体制,由中国电影公司统一从各制片厂“收购”拷贝,再负责发行。当时一年能出现在银幕上的电影片目屈指可数。
●面对接吻镜头如临大敌
上世纪80年代末审片的时候,没有具体的标准可以参照,全靠审片领导对国家相关政策的理解和把握。所以一部电影审下来,整个审片小组都很紧张。曾经在电影局参与过审片工作的何平平说,直到1993年的《电影审查暂行规定》出台,审查尺度才从云山雾罩中逐渐走了出来,慢慢落实成8条清晰可见的标准,其中一条就是“具有强烈感官刺激、宣传色情、裸露、暴力或者详尽展示犯罪手段的电影禁止公映”。
什么样的镜头叫做“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当时即便在审片小组内部也没有定论,大家只能根据公众对“感官刺激”的接受程度,揣摩着自行定义。“那时候电影里要是出现个洗澡的镜头,大家都要如临大敌,讨论半天,觉得公众可能没办法接受,需要修改或者删减。现在回头一看,洗澡的镜头那算什么强烈的感官刺激啊?”何平平认为,这跟时代背景有关系。当时社会风气比较保守,穿个稍微露肩的裙子就可能被认为伤风败俗。再加上电影被认为是代表了国家、时代的形象,背负了很多政治上的意义,因此审片小组也就格外地小心翼翼,对每一个洗澡或者接吻的镜头都如临大敌。
审片的尺度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有所放宽,到了2007年,在北美被定为R级(限制级)的《色,戒》经删改后在内地拿到了发行放映许可证。《色,戒》中大部分的激情戏得到了保留,只是一些露私密部位的镜头遭到删减。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电影审查制度的底线逐渐放宽。
●《甲方乙方》成就冯小刚
电影市场化,淘汰了一批导演,也成就了一批导演,冯小刚就属于后者。1997年,时任北京紫禁城影业老总的张和平打算找人拍一部喜剧片,在过年的时候上映,试水“贺岁档”。当时进入张和平视线的有三个人选:赵宝刚、郑晓龙和冯小刚。其时,冯小刚是三人中最“颓”的一位,他连续4部作品——《一地鸡毛》、《月亮背面》、《我是你爸爸》、《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夭折了,投资人见了他的面都绕着走。但是,张和平最终还是选择了冯小刚拍摄《甲方乙方》,事实证明这是个正确的选择。
《甲方乙方》对冯小刚来说,可谓生死攸关,是死是活就看这一把了,因此冯小刚也显得特别紧张。据高军回忆,《甲方乙方》的首场看片会在新影联的放映厅举行,全国一百多家的院线经理都来了,冯小刚当时坐在第一排。没想到,放片的时候却出了问题——声画没对上。银幕上葛优已经张嘴了,十几秒后才听到他的声音。“当时冯小刚难过得当着大家面失声痛哭,那真是号啕大哭,说自己怎么那么命苦,中午吃的韭菜馅饺子都快哭出来了……后来我们赶紧给换到了北影厂的放映厅,调好声画,重新再请院线的经理看片。看完大家反响都很好,小刚那时才算破涕为笑。”
●片酬多少圈内人都知道
电影市场化之前,导演和演员都是领着制片厂的固定工资,拍出作品来交给制片厂,票房好坏就与他们没有关系了。但到《甲方乙方》的时候,制片方已经开始根据导演和演员的市场价值给报酬了。不过,究竟按照什么标准给?双方心里都没底,全是估摸着报,估摸着给。
《甲方乙方》葛优片酬是60万,冯小刚是他的一半,30万。“当时葛优《活着》刚拿奖,名气大啊。”高军说,这60万的片酬还是参照《活着》的标准给的。《活着》之前,葛优拍一部电影的片酬不过七八万。张艺谋找到他演《活着》,当着投资方的面问葛优打算要多少片酬,并且暗示:“没关系,你大着胆子报就是了。”结果葛优一咬牙一跺脚,报了个60万,投资方当即就答应了。后来张艺谋告诉葛优,投资方给他准备的片酬上限是300万。
《甲方乙方》参照了《活着》的片酬,而且由于名气的差别,葛优和冯小刚的待遇还是不一样的。葛优的片酬是可以随时领走的,也可以拿出一部分跟影片票房捆绑,按比例分成。冯小刚的片酬则必须同电影票房捆绑分成。“葛优为人比较小心谨慎,拿走了50万,留下10万捆绑分成。”结果,《甲方乙方》票房一出来,冯小刚的30万立即变成了117万,葛优反而没有他的片酬拿得多。
到了现在,哪个导演、演员片酬多少,不仅圈内人明了,连普通老百姓也都能略知一二。
晨报记者 杨莲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