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数字也许不能代表什么,但又包含一种远见和智慧。”2008中国北京国际节能环保展数字互动体验平台上的这句话,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平台上展示的数字包括:北京城市家庭平均每天家用电器待机能耗为0.36千瓦时,相当于点亮一只15瓦的长明灯;每年减少使用10%的塑料袋,相当于减少1.2万吨标准煤的消耗,少排放3.1万吨的二氧化碳;10%的办公耗纸如果改为双面打印,一年可节约100亿张A4纸,相当于节约5.1万吨的木材……事实上,在总面积1.2万平方米的展区内,200多家展商都在努力用数字告诉观众自己的节能环保工程和产品所能带来的效益,希望能以此挖掘出新的商机。
而人们就是在这些数字中,感受到了自身参与节能环保的重要性。
而在此前,许多企业节能环保产品和工程则主要面向政府和企业部门的采购。此次唯一参展的国内家电巨头海尔集团的工作人员告诉笔者,其近年开发的节能中央空调、地源热泵空调等就主要是参加政府采购的招标。而本次展会上引人注目的抗震节能小屋,虽然受到环保人士和灾区人民的称赞,但也多是在政府主导的项目中才能一显身手,来自开发商和百姓自主选择的项目则非常少。
“其实我们在价格、性能上比起传统产品也有优势。”在大禹牌节水龙头的展台前,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但人们对于节能产品的消费习惯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如今节能环保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全社会建立一种绿色生活方式仍是个长期过程。”主办方北京市发改委环境与资源处处长杨智慧的话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现状。
也正因为如此,展会在策划时就注重搭建新的互动平台,以吸引民众的广泛参与。从门票实行循环利用到分发“节能魔方”,从展售的各种节能产品到“节能建筑一日游”、“节能环保一句话征集”等互动环节,在为期四天的展会上,节能环保不再仅仅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展会主办方正是努力通过这些方式,使观众对节能环保有更为直接的参与和体验,并希望能对观众今后的行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观众对这次展会也显示了极高的热情。在“小管家”节能插座等展品的柜台前,询问和购买的观众络绎不绝;数字互动体验平台上,显示参与观众人数的数字直线上升;而展会设立的留言本前,观众竟也排成了队……如果“世界上最长的是从头到手的距离”这句话成立的话,这些情景告诉我们,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用不同的方式努力缩小着这个距离。
“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环保的知识,为了我们共同生存的地球环境,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到节能环保的队伍中来,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都做环保卫士!”一位名叫元欣的学生在展会上的留言,让我们看到了节能环保走向大众的前景。(本报北京10月20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