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节约集约用地
在合理利用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对土地的投入,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的一种开发经营模式,目的在于挖掘土地使用潜力,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事实上,由于建设用地利用非常复杂,很难界定一个共识的建设用地合理利用标准。而建设用地对各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决定了对其利用必然接受法律法规的约束,特别是受到有着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以及相应的一系列技术标准的制约。因此,合理利用土地的问题可以转化为土地利用是否合法、合规的问题,这也成为集约用地的前提条件。
10月8日,国土资源部致函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合肥市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目前,作为市一级的试点,合肥在全国是唯一的。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欣然批示:“可喜、可贺!”简洁有力的四个字,道出了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的重大意义、极高含金量和任重而道远的历史责任。
合肥市节约集约试点的申报工作,得到了安徽省委书记王金山和省委副书记、省长王三运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孙金龙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研究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庆军和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存荣多次听取试点申报工作专题汇报,并就试点方案的拟定提出了很多方向性的指导意见;市委常委、副市长方军亲自主持了试点方案的起草和修改工作。另外,省、市领导多次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主动就试点申报,向国土资源部徐绍史部长、贠小苏副部长、王世元副部长进行了专题沟通和汇报,得到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充分认可和大力支持。国土资源部办公厅主任吕国平、规划司司长胡存智、财务司司长赖文生、利用司司长廖永林、利用司副司长束克欣、地籍司司长高延利、耕保司副司长刘明松等领导在试点方案的起草和申报过程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并提出了中肯的修改意见和建议。尤其是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张庆军和市委常委、副市长方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晓麟的陪同下,多次就试点申报工作到京与国土资源部领导进行专题汇报。可以说,国土资源部多次听取一个市的试点专题汇报,这是不多见的,足以说明国土资源部的重视程度和试点工作的重要性。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中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的发展中国家,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切实保护耕地,大力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走出一条建设占地少、利用效率高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土地利用新路子,是关系民族生存根基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计,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条根本方针。
合肥市作为中部崛起的前沿,作为新兴的省会城市,现有耕地562万亩,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2亩,保护耕地的任务艰巨,资源紧缺对发展的制约力非常大。为破解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难题,合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主动作为,自我加压,积极开展试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从本质上讲,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中部崛起过程中,解决资源约束,切实保护耕地的重大举措;是改变传统的铺摊子、摊大饼式的空间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创新,促进相关制度改革,为全国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合肥市将节约集约用地作为“立市之本”,在土地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积极探索和创新,比如,成立高规格的土地市场管理委员会,创新建立集体决策机制;实施用地指标按项目分配,创新建立精细化供地机制;实施用地单位项目建设和政府服务效能约束,创新建立“双向约束”土地监管机制;采取统一标准、每周调度、现场核查、责任“倒逼”等方式,创新建立“铁腕”清理闲置土地长效机制;打造“阳光地产”市场,创新建立项目规划优选机制;以大规模土地整理为抓手,整合所有支农项目和资金,打“组合拳”,创新建立土地整理、宅基地整理、新农村建设、土地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结合机制等等。这些创新举措,重点突出了城乡统筹、工业集聚、农业产业化、老城区有机更新、新城区紧凑建设等节地建设模式,特别是滨湖新区通过综合交通布置、城市立体开发等创立的六种节地模式,在全国来说都是最新的成果,这些都为合肥市实施节约集约用地试点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合肥市节约集约用地试点市的申办成功,必将为合肥市推动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与创新,探索节约集约用地长效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闯出一条新路;必将为合肥市在土地管理制度创新的同时,推动规划、财政、环保等相关制度的配套改革提供崭新的平台;必将为国家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破解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难题,摸索出一条新路;必将为国家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实践,提供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典范。为顺利推进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在正式批复中给予了合肥市在土地管理方面一些优惠政策。同时,为实现对国家的庄严承诺,圆满完成试点的目标任务,合肥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本着“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改革创新、因地制宜;节约集约、效益提升;示范带动、项目引领”的原则,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产业集聚、紧凑建设的发展要求,通过成立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和务实高效的实施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保障试点工作顺利实施;通过开展节约集约用地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的土地资源忧患意识和节地意识,努力营造试点工作舆论氛围;通过加大投入、促进银行融资、吸纳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切实保障试点实施的资金需求;通过强化试点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紧密衔接,为试点实施提供规划引导;通过创新建立规划调控、征地补偿、土地供应、动态监管、考核奖惩等新机制,为试点实施提供机制保障;通过建立土地信息动态更新体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以及土地利用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标准体系等,为试点实施提供技术保障;通过将节约集约理念贯穿城乡规划全过程,推进国土管理与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促进国土管理与城乡规划技术一体化。总之,合肥将力争通过五至十年的努力,成为全国节约集约用地和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试验区和示范窗口。
(责任编辑:陈天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