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内申城近半“村医”将退休或成农村医改新瓶颈
来源:劳动报 作者:李蓓 选稿:黄骏
50多岁的倪忠仁医生是崇明长兴村的村医,每天背着药箱上村民家做慢性病监测、健康宣教。和很多乡村医生一样,在上海农村医改试点的3年中,他渐渐成为村里不能缺少的人。
村医将要成批退休,这是一个不争事实。记者近日调查本市部分郊县农村村卫生室后发现,3至5年内,上海将有近50%的村医因年龄关系退休。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的推进和上海新一轮医改的深化,本市新农村医改目前已进入攻坚阶段。乡村医生的匮乏,将成为下一轮改革的主要瓶颈。
来自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的消息,目前全市共3706名乡村医生,其中55岁以上占48%。以远郊崇明来说,在岗的村医中,已到或将到退休年龄的占70%。堡镇副镇长张耀范告诉记者,该镇村医中40岁以下的只有4人,仅占总数8%。而市卫生局基层卫生处调查发现,随着市政府3年实事工程“1000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改造”到今年底的全部完成,本市5年内至少每年还需要1000名村医。
老村医走了,愿意接下接力棒的小村医却很少,最重要的原因是村医收入偏低、待遇甚至远不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调查发现,全市村医平均年总收入为25000元,而崇明等远郊只有15000元。此外,村医社会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也成为挡路石。“本地医科大学毕业生招不到,外地的跳槽率很高,平均每年要流失50多个村医”,崇明县卫生局局长彭桂芳说。
尽管杯水车薪,但上海仍然开始尝试一个新的村医“接力”方式:在应届高中生中培养定向医科大专生,解决纳保问题,学生毕业后岗位必须定向在村卫生室。据悉,今年已经招收了61名,目前尚未毕业。在此真空期,部分乡镇开始尝试“派遣制”,以制度的方式确立乡镇社区全科医生必须轮流担任村医。“让村医有个正式单位编制,开始拿国家工资,虽然不多,但这对于切断过去乡村卫生室靠卖药盈利的利益链来说,是个好开端,有利于保持队伍稳定”,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亟需解决村医编制严重不足的问题,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加入到这一队伍中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