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零点,微软公布的“黑屏”节点到来。同一天,微软在京宣布启动“全球反盗版宣传日”。(《人民日报》10月23日)
虽然微软有版权的正义,被“黑”的电脑也仍能正常使用,微软中国甚至特意澄清“此次更新并不是强制性的”。
然而,微软的反盗版利剑似乎没有起到足够震慑作用,反而带来信任危机。
人们纷纷质疑:微软增值计划偏偏等到中国《反垄断法》正式生效后推出,究竟是要维护自己的垄断地位,还是故意挑战中国不完善的反垄断法规?微软今天选择性地黑屏,明天会不会让中国上亿的电脑全黑屏,甚至全部瘫痪?微软“黑”电脑,我们该如何应对?
有人提出,我国《知识产权法》已为者提供了有效的救济途径,微软是对软件终端用户自行惩罚,本质上就是私设公堂,已涉嫌违法,相关执法机关应该依法制止,作出处罚。
也有人提出,中国的广大用户应该通过法律途径,对微软利用垄断推出的高价格进行起诉,以迫使其高达近500元的正版软件价格降低到可以接受的地步。
还有人提出,真正应该打击和惩罚的,是盗版软件的制造和传播者,而不是把所有用户假设为盗版者。自设标准自行鉴定,就是黑客行为,有关方面应当制止。
这些都不无道理。我更趋向于从国家和私人信息安全的角度来审视。微软的“黑屏”计划,毫不掩饰地入侵用户电脑,集中暴露了我国信息安全问题。微软在中国“黑”电脑,其实欺的是中国法律体系不健全,中国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操作系统软件。
尽管举着知识产权保护的正义大旗,但垄断让微软的“黑屏”行动不得人心。长久有效的反击应该是保护信息安全,软件国产化、正版化。其一,加快完善反垄断法规体系,让微软无法继续利用垄断地位来要挟发展中国家,中国消费者不再遭受微软高价产品的盘剥;其二,通过网络、软件、信息安全立法,保护公共信息和个人信息安全;其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处理好知识产权保护和公共利益的矛盾,支持加速国产软件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全面替代微软产品。(李北陵)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