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凯恩标榜自己是共和党内的「异见分子」,他前日在一间学校拉票,身后是8名裸露上身的支持者砌成「MAVERICK」字样。法新社
人民网北京10月24日电 美国大选进入最后倒数阶段,各大机构纷纷公布有关两名总统候选人的民意调查,不过民调结果往往天壤之别,令人摸不着头脑,显示民调未必完全可信。分析指,决定大选最终结果的,将不纯粹是“金融海啸”等表因,还包括种族、肤色等未必会反映在民调上的深层因素。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最终能否击败共和党的麦凯恩,跟到时黑人和年轻人的投票率有很大关系。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美联社最新民调显示,奥巴马对麦凯恩的优势在最后一场大选辩论后,一下子缩减到1个百分点。美联社指出原因是白人及低收入选民对麦凯恩的支持率上升。但路透社进行的民调却显示,奥巴马以52%的支持率继续大幅抛离麦凯恩12个百分点,有民调甚至显示高达14个百分点。从结果来看,不禁令人质疑这些民调的准确性。
过去一个月间,奥巴马一直在金融海啸下取得优势,不过分析指不宜高估金融海啸的心理影响力,反而应该重新审视一些确实会影响结果的现实因素:种族和肤色。
很多白人口不对心
在美国政治中有一个叫“布拉德里效应”的现象,反映前洛杉矶黑人市长布拉德里在1982年选加州州长时,虽然民意一直领先,但却在选举中落败。当时选前民意调查显示,很多选民都说选出一位黑人州长无问题,但到投票时却证明很多人口不对心。
分析认为,在所谓“布拉德里效应”影响下,白人会误导民调支持奥巴马,令他的支持率比实际高。因此,奥巴马能否当选,将会取决于黑人和非裔这些核心支持者的投票率。
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资料,2006年非裔选民登记人数为2,637万人,占整体选民约12%。有研究黑人选民意向的学者估计,今年大选非裔选民投票率将由2004年的56%大增至70%,即最少会有1,845万名选民投票。 (来源:人民网-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张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