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5日电(记者任会斌)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等部门获悉,近年来内蒙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大元朝上都遗址的保护力度。
目前,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对元上都遗址进行考古钻探和测绘。
为补充和完善元上都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国历史研究院近期还对遗址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考察。
位于内蒙古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的元上都遗址,是元朝国都遗址,现存宫城、皇城、外城、关厢、粮仓、墓群、祭祀区、庙宇等众多遗迹,面积达20多平方公里,是现存最大的蒙元历史遗迹。
元上都遗址以宫殿遗迹为中心,部局与历史记载完全吻合,遗址西北还有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设计的防洪渠,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文化研究价值。早在1988年,元上都遗址即被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自1999年起,内蒙古启动了元上都遗址范围内居民的搬迁工作。目前,文物保护站和103户农牧民已经全部迁出。为减少居民活动对遗址的破坏,内蒙古还建设了长达1.6万米网围栏,并填平了城墙上的140个菜窖和2300米长的人工渠,并修复了300米皇城东墙。
此外,为保护遗址出土文物,内蒙古兴修了建筑面积达9900平方米的元上都博物馆,目前馆藏的文物已达到30000多件。
元上都于1256年由忽必烈兴建,最初名为开平。1260年忽必烈在此登上蒙古大汗汗位,开平由此成为蒙古汗国的新首都。1263年,忽必烈下诏改开平为上都。
历史上,元上都与随后建立的大都成为元朝皇帝交替使用的两个首都。每年夏季,皇帝就到上都处理国事,接受外国使节的朝觐,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都巡幸制度。
根据历史资料,元朝有六位皇帝在元上都举行了登基大典,马可·波罗对其繁华有详细的记载。1358年,元上都被农民起义军攻陷后焚毁,后随着元朝的终结退出了历史舞台。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