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价批发降四成零售只降一成 揭行业潜规则
广州两菜市“猪肉风波”揭行业潜规则:仍难自由选择生猪供应商
本报讯 记者孙晶、实习生刘宇宝报道:因受周边低价猪肉档冲击,广州海珠区两家肉菜市场的27个猪肉档日前罢市(详见本报相关报道),虽然现已在多个部门协调下恢复经营,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整个事件背后牵扯了一系列有关广州猪肉供
应链条的种种潜规则,从中可以观察出,为何目前生猪批发价已降四成而零售价却只降价一成的原因。
现象:
利润空间大,市场外围卖肉
海珠区沙园农贸市场猪肉档主老苏说,从2006年开始,市场周边就出现了一两家卖猪肉的档口。“那时生意好做,对我们影响不大,大家相安无事。但今年八九月份,周边突然开出五六家猪肉档,价格比我们的每斤低了2元左右,我们很难做下去”。沙园农贸市场的猪肉是统一由一家生猪配送商供应的,“他们以每斤9.5元的总肉价批发给我们”。
而在市场外围能低价卖猪肉的档口,无一不是自行配送生猪的。在生猪批发价大降四成时,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不少人动起了脑筋。据了解,多数广州肉菜市场对卖猪肉的都指定生猪配送商。天河龙口东肉菜市场负责人说:“市场卖猪肉只有一家固定的配送商,这样方便管理。”而登峰路肉菜市场则是由生猪批发商全部租下档口,再转租给猪肉零售商。
业内人士透露,以上两种情况基本代表广州肉菜市场卖猪肉的门槛,也令希望自己配送猪肉者对进入肉菜市场望而却步。
当生猪批发价从10元左右猛降至6元左右时,利润空间自然促使部分市场外卖猪肉的情况涌现,沙园农贸市场附近一家低价肉档档主郝海军说,他们已投资20多万元,开业一个多月,生意不错,但现在不知道相关部门将如何解决,“很彷徨”。
背后:
生猪供应商,自由选择成空
据了解,广州早在2006年就实施新的牲畜屠宰管理办法,其中一项规定是镇级肉联厂可向市区供肉。这意味着由过去的四大肉联厂分区定点屠宰、定批发商供应各市场的做法,改为放开供应,可跨区屠宰,由零售商自由选择批发商。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2006年9月,也是在海珠区荔福路沙园农贸市场,17个猪肉档就曾全体停业。原因是嫌原猪肉供应商送的肉质量差且价格高,于是更换供应商,没想到新供应商的送肉车却被市场负责人拦住不准进入市场。
对划分生猪配送范围的行为,三大肉联厂和猪肉批发商表示:“批发商现在和肉联厂的合作关系多数是按消费习惯自发形成。”据介绍,当初广州为消灭私宰肉,又能给相关从业人员安排出路,生猪零售商的划分是按区域划分对口供应,即茅山肉联厂负责越秀区、荔湾区猪肉供应,嘉禾肉联厂负责白云区等周边地区猪肉供应,天河肉联厂负责天河区。十多年下来,相关配送商自然形成了势力范围,“外人”很难撼动。
记者采访广州为数不多的几家肉菜市场内可自行配送生猪的零售商老李和老陈,他们异口同声说:“全是靠自己打出来的。”
问题:
该如何营造,市场公平环境
据相关部门统计,广州市区内有289间肉菜市场,加上超市猪肉档口约有4400多个猪肉档口。业内人士估算,全市人口1200万,每天生猪需求量至少在8000头至1万头。业内人士估算,按目前批发(6.5元/斤)和零售(平均11.5元/斤)的差价计算,每头生猪(200斤)在流通环节(出肉率0.87)创造了870元价值,一年下来这笔生意总额达31多亿元。
当然,一般情况下,生猪批发和零售的差价不会像目前这么高,但总体而言,该产品年销售规模都已达到上十亿元价值。面对这样一个巨大而又民生的商品,相关部门应怎样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令置身产业链中的人都能受益,也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有专家说,这是一个迫切的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