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10月26日电(记者赖少芬吴俊)“来到中国,我们就像回家一样,中国这片土地赋予我们新的思想。”“2008非洲文化聚焦”大型中非文化交流活动期间,在深圳画院创作生活了一个月的5位非洲客座艺术家带着他们的作品精彩亮相,艺术家们说,在中国的客座生活丰富了他们的创作灵感,让他们受益匪浅。
为了推动地方和民间开展对非文化交流,“2008非洲文化聚焦”系列活动之一“非洲文化人士访问计划·非洲客座艺术家来华创作”艺术交流项目,邀请8位来自非洲的著名艺术家赴深圳画院进行客座交流,首批5位客座艺术家来自科特迪瓦、肯尼亚、埃及、贝宁和南非。
在深圳银湖边上的画院里,每个非洲艺术家都拥有一间独立的画室,平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在青山绿水环绕的画室内进行创作,闲暇之时,他们爬莲花山、逛美术馆、到大芬村买画布、品尝不同的中国小吃,还和中国艺术家一起参观展览、进行学术研讨,体验着普通中国人的生活。
来自科特迪瓦的画家玛蒂尔德在北京学习了4年书法和中国画,说着一口很不错的普通话。对于中国书法,玛蒂尔德一直情有独钟,她说:“我很喜欢中国的书法艺术,在我眼里,书法不仅是汉字,每幅作品都像是一幅流动的画。”
除了尝试进行书法创作,玛蒂尔德还创造了一种新鲜的绘画,她将中国书法和非洲树木画融为一体,在油画中加上树皮、布、纸等,充满质感的作品表现着深圳的山水和汶川地震灾难现场等主题,看起来粗犷而令人震撼。
“在我心中,中国就像我们的国家一样,来到这里,我有回家的感觉。”玛蒂尔德说,她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国的一切都牵动着她的心。汶川地震发生后,玛蒂尔德用书法写下了一首诗,简单的词句表达着她的悲伤:“都丢了,人也没了,老黑哭,白人哭,黄人也哭;都走了,都飞了,别说,别哭,别想多。”
虽然在深圳只生活了一个月,但非洲的艺术家已经从中获得不少灵感。来自南非的安吉拉把她见到的很多形象都留在了画布上。安吉拉经常上街拍各种各样的人,再根据照片里的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她的画里,既有莲花山上的小平塑像,也有在何香凝美术馆看到的雕塑,她以这些形象为原型,再赋予他们新的表情和背景,以表现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群体。
“我很喜欢中国饭桌上的大转盘,也很喜欢很多人一起吃饭,这体现了中国人善良、慷慨和与人分享的美德。”安吉拉认为,在中国的客座生活让她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去了解中国文化,感受中国最基本的文化元素,这些真实的生活最能激发创作的灵感。
“中国这片土地赋予我们新的思想,我们在这里找到热爱生活、热爱文化和愿意交流的民族,因为有这种交流,我们的作品才可以不断找到新的创作元素。”安吉拉说。
因为来自非洲不同的国家,5位艺术家也从彼此不同的文化中汲取艺术营养。“我们5个人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我非常喜欢这种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我们一起讨论,一起创作,学习彼此的艺术风格和绘画技巧,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提升。”安吉拉说。
在深圳体验中国生活的同时,非洲的艺术家一直在用画笔表达着自己的感受。11月中旬,5位艺术家将共同在深圳画院举办一个画展,把自己在深圳创作的作品展示给中国观众。深圳画院负责人表示,非洲艺术家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他们对艺术语言的理解都非常特殊,他们风格各异的作品将给中国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享受。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