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0月26日讯记者杨傲多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全体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受国务院委托,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了200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来加强金融宏观调控的有关情况。
周小川表示,下一步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金融宏观调控,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周小川首先汇报了关于今年上半年货币政策实施情况。他说,针对2007年经济出现过热苗头、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状况,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了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加强流动性管理,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维护总量平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二是提高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三是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四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五是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六是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加快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周小川接着介绍了2008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宏观调控灵活微调的情况。他说,2008年下半年以来,鉴于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金融调控及时增强了灵活性和针对性,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工具,适当调增信贷总量,并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把总量微调与结构优化结合起来,引导新增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经济薄弱环节倾斜。一是适时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以保证流动性供应,并于9月和10月连续两次下调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及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也释放了保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的信号。二是加大对“三农”的政策支持。继续对农村金融机构执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增强其支农资金实力。进一步引导农村金融机构根据农时需要,充分运用资金支持“三农”发展。三是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此外,为小企业量身定制的多元化创新产品不断推出,试点发行了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小企业担保融资逐步拓展与完善,风险管理进一步规范,总体上金融机构小企业业务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四是积极支持灾区重建信贷需求。对地震灾区实行倾斜和优惠的信贷政策,继续采取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落实改革试点资金支持、特种存款可提前支取等综合措施,加大对灾区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增强其信贷投放能力。下一阶段信贷投入力度将进一步加大。
针对当前金融宏观调控面临的主要问题,周小川最后汇报了下一步金融宏观调控工作的重点。他强调,当前,全球性的经济金融调整是长期积累的失衡矛盾最终释放的必然结果,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不容低估。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总体经济形势是好的,而且我国金融机构实力普遍增强,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提高,市场流动性总体上还比较充裕,金融体系也是稳健和安全的,能够有效抵御外部冲击。尤为重要的是,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有广阔的国内市场、比较充裕的资金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优势,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但面对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扎实做好应对困难局面的准备。
周小川说,下一阶段,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既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预期,也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调整政策操作,努力维护货币稳定和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周小川指出,一是拟定保证金融稳健运行的各项应对预案,建立完善国际金融危机监测及应对工作机制。二是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三是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
四是结合地震灾后重建进展情况,制定金融支持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在坚持商业化运作和风险可控原则下,积极满足灾区信贷资金需求。五是加强对房地产金融的监测,改进房地产金融服务。建立健全房地产金融监测机制,密切跟踪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六是加强价格杠杆工具调控作用,推进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合理运用利率等价格型工具实施调控,稳定市场预期。七是加强外汇管理,防范短期资本流动冲击我国金融体系。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的监测管理,完善针对不同流出流入渠道的管理措施,防范投机资本大规模流动对经济造成大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