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亚洲的?日本的大众传媒怎样报道亚洲?他们是否能够正确传达世界(特别是亚洲)的真相?新加坡旅日学者、日本政治问题专家卓南生多年心血凝结而成的《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一书近日出版,剖析日本传媒“划一性”诱导日本民众“划一性”。
卓南生在书中指出,日本数目不菲的报纸发行量和电视普及率,说其是“传媒大国”谁也不会否认,但日本媒体之间竞争激烈得令人吃惊。与此同时,其报道模式、评论态度、新闻价值判断与取舍等“划一性”同样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他表示,这种“划一性”特征,再加上各大报纸以及电视台狂轰滥炸式的、倾向于煽情渲染式的激情报道手法,使得日本国内某一时期某种话题和热潮接连不断地出现。
翻阅《日本的亚洲报道与亚洲外交》一书,不难发现,其中披露大量案例,形象地说明了日本媒体的“划一性”。比如,在亚洲报道方面,首先,日本虽宣称重视亚洲,但战后的国际报道基本上以欧美,特别是美国为中心,亚洲报道始终处于从属地位。其次,除了越南战争等特殊问题的报道外,战后日本的亚洲报道重点偏重于日本的国家利益,或者日本企业以及日本人密切相关的问题。
书中举例说,一家有影响力的大报开始了报纸宣传运动,其他的报社甚至广播电台都会很快蜂拥而上,进行相似的策划与报道。大众传媒长期“划一性”,在促进日本国民“划一性”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发挥了不亚于学校教科书的威力。
卓南生表示,日本前首相宫泽喜一在担任首相之前就一语道破:“令人惋惜的是,战后日本的国民仍然容易盲从政府。在战后,国定的教科书已经不存在,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媒。国民仍然是金太郎糖。”(所谓金太郎糖,就是一种日本流行的棒状的糖,无论用刀切哪一段,其截面的图案都是相同的金太郎的脸孔。比喻没有个性的群体。)
卓南生二十年前从报界转入学界,为了不让自己成为“象牙之塔”的俘虏,他在转入学界之后仍然不忘到“大事件”发生的现场,同时,出席各种相关的学术研讨会,与各界旧交和新友探讨共同关心的课题。新书中,有论文、座谈内容,亦有紧握时代脉搏的诸多时评,以他学者和记者的双重身份,让读者在书中看到外交中新闻学的作用。
卓南生从事日本与亚洲问题的评论和研究40余年,曾负笈东瀛攻读新闻学,为《星洲日报》、《联合早报》撰写评论多年,并多次为中国国内媒体撰稿评述日本政治。(记者杜燕)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