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我先后创作了一系列主题书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十二生肖”、“中华四仪”、“宇宙四尊”榜书系列,以中华民族精神为主题的“中华龙魂系列书法”,和取材于国家重大政策决策的“科学发展观关键词”、“十七届三中全会关键词”系列书法。
在这之前,全国“两会”期间我还创作、发布过一批“主题摄影”作品和“主题诗词”。统言之,我把他们叫作“主题创作”。
文字、词汇都是人类共有的公共财产。词汇,是对某一种内涵的概括,是某一种内涵的标签或符号。作为一个词汇,“主题创作”也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这就像人的姓名,张三、李四只是一个人区别于另外一个人的一种标识,而十个叫张三的人必定有十种不同的个性特质,此张三非彼张三也。同一个名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所包涵的内容不同,我所提出的此“主题创作”,也非彼“主题创作”。
何谓此主题创作?主要是为了区别于单幅、单张书画和单篇的文学作品,而给我的系列创作命名的一个概念。主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解释(以书法为例):1、创作的作品是若干幅(一组),每幅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2、一组作品围绕同一个中心思想进行取材,每幅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反映这个中心思想;3、根据不同的书写内容选择不同的创作规格,横幅、条幅、长幅或斗方,形式多样地反映一组作品的主题思想。
“主题创作”有别于“专题创作”,后者是围绕某一题材进行的专门创作,前者是通过若干作品集中体现某一中心思想。专题创作的每幅作品可以是不同的作者,主题创作的每幅作品必须是同一个作者。“专题作品”是同类题材作品的并列,“主题作品”是同一题材作品间的相互补充。专题作品可以彼此孤立存在,主题作品适合集体展示。
主题书法有如下两个特点:1、若干作品体现同一中心,同一主题由不同作品反映;2、作品间有逻辑关系,作品有规模效应和阵容震撼力。
关于主题书法的选材:仍以书法为例,现在的艺术家有以下几类:1、专研古贴,食古不化;故步自封,穷经皓首,百无一用。2、胆大妄为,破坏传统,破而不立,故作玄虚。3、沽名钓誉,惟利是图,把作品当白菜、萝卜出售。这三种艺术人,或偏失于专习技术,追求于形式,而背离了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根本;或趋于流俗,玩弄技巧。都谈不上是真正的艺术创作,更无法谈其作品的取材与思想价值。而真正的好作品是通过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结合,这种作品的根本是能够承载思想的创作。
还有一些人也在搞创作,但常常苦于没有合适的创作题材,多书写一些“宁静志远”、“高瞻远瞩”之类的俗话,或抄录一些古诗和名言。我常想:前贤李白、杜甫、王之焕的诗词本身就是用毛笔创作,他们的主要建树却在于文学,而后人再用毛笔书写他们的诗词,还想在书法上有所建树,自然切实际。事实上,也确实没有一位书法家是因为写前人诗词和格言、俗语而有所建树。我一直主张,艺术创作要取材于现实、服务于现实。艺术需要在现实中锤炼,现实需要艺术的贴近和表现。鲜活的生活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表现生活,体现现实则是艺术家的责任和使命。我认为:作品有“因时而作、因世而作、因史而作”三个层面,好作品取材于现实,利及当时;表现时代主题,利及当世;提炼时代主流价值观,福泽历史。
“主题书法创作”的取材,最适合于国家重大决议和重要文献。重要决议和重要文献是服务于国家政策的重要理论思考和总结,这类文本理论性强,人们普遍不易掌握。如果把其中的关键词和核心论断摘取书写,既可以成为一件件有现实价值的艺术作品,又便于人民通过欣赏艺术而掌握政策要义。这样的一组作品,既丰富了创作题材的选择范围,又宣传了国家大政方略,同时为后人研究今人留存了鲜活具体的政策图景。
2008年10月26日子夜 (来源:人民网-书画收藏频道)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