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聂耳文化广场”占地千亩
真正故居却无经费保护
国歌作者故居多年荒置仍无止期
王晓斌 法制网记者 储皖中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这是13亿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义勇军进行曲》,每次听到这首歌曲都会令人热血沸腾。
聂耳故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甬道街73号、74号,随着那里原有的花鸟市场搬入新居,许多住户都搬离了祖辈居住的地方,甬道街正好属改造范围,从2005年被围墙围起来以后,聂耳故居不能示人。记者在原来的景星花鸟市场几经周折,在断壁残垣中找到了聂耳故居。故居前已经被高高的围墙围住,只能从鸽子巷走进去。穿过鸽子巷,在写着“危险”的牌子后面十米的地方,是聂耳故居的后墙,放眼望去,空旷的地上是零零散散的几幢老式土坯房,在雨后更显得颓败,有几幢老屋摇摇欲坠,还真是危险!
接近聂耳故居,坑洼不平的路面散发着泥土的腥味,有的甚至长出了青苔,一人多高的杂草中,麻雀飞舞,实在不敢相信这里就是聂耳故居。但是,一块石碑告诉记者,这里就是聂耳故居,聂耳就曾出生在这里。故居的门窗已经被砖块封死了,无法看到房子内部的情况,整栋楼被简单地用木架支撑着。
因为要拆迁,周围已经没有什么住户,刚好住在聂耳故居旁边、目前还没搬走的戴先生称,看到文物建筑变成这样,他也很心疼,“这里被这样围起来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了,空置也有五年了,虽然是老房子,但是还能住人,因为政府说要重修这条街,人们逐渐搬出了这里,市场也搬进了新建的市场区,这一片基本没有什么人住了,这些老房子也渐渐荒芜了。”
据五华区文物局的杨所长介绍,目前,对聂耳故居的修复已经有了方案,保护措施也已经制定,他估计要投资几百万才能修复。他说,聂耳故居修好后会成为一个纪念馆。至于什么时候能修好,他没有给予答复。记者电话联系了目前负责修复聂耳故居的之江置业有限公司,一位姓何的工作人员称,因为此方案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已经历时五年,还在论证之中,规划没有批下来,具体情况她不清楚。
据记者了解,聂耳故居系省级文物保护纪念建筑。聂耳于1912年2月15日诞生于此,曾在附近的求艺小学(现中华小学)读书,18岁时离开昆明,从此再也没有回来。抗战胜利后,聂耳故居连同原云贵总督府一同拆除,建抗战胜利堂(今人民胜利堂),1948年才在原址上建起了现在的房屋。
与聂耳故居破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聂耳的故乡玉溪,当地政府耗资几个亿、占地上千亩建成“聂耳文化广场”。有人评价这不过是借聂耳之名搞的超大型政府工程,与尊重乡贤、尊重文化没有任何关系。对真正的文物古迹没有经费保护,而投巨资搞花架子工程,其政策动机是一致的:物质与金钱的欲望洪流已经淹没了一切精神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