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极右翼领导人驾车身亡
“政坛毒瘤”被爆是同性恋惹风波
本报特约记者 霄辰
由于公开“捍卫纳粹主义”和极力鼓吹“排外主义”,58岁的奥地利极右翼组织“奥地利未来联盟”主席约尔格•海德尔,被不少欧洲国家视为奥地利“政坛毒瘤”。
1.享受高规格葬礼
10月17日,约尔格•海德尔的葬礼在他的家乡——奥地利南部城市克拉根福举行。这是一场规模很大的葬礼:超过3万人从奥地利各地乃至国外赶来吊唁,其中既包括奥地利总统菲舍尔等政府要员,也包括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之子赛义夫•伊斯兰•卡扎菲这样的外国来宾,还有不少是二战期间纳粹党卫军的老兵。海德尔的灵柩被安放在一辆炮车上,由军方派出的礼兵护送,灵柩途经的道路两侧摆满了鲜花。在克拉根福之外的其他奥地利城市中,许多建筑也都挂上了黑旗,对海德尔之死表示哀悼。
海德尔身为一名政治人物,有人疯狂地爱他,也有人歇斯底里地恨他。反对者认为,海德尔意外身亡对奥地利极右势力是个沉重打击,有助于改善奥地利的国家形象。海德尔的支持者们则悲叹,奥地利失去了一位充满“新鲜气息”的领导人,没有哪位政治家能像他那样坚定地捍卫奥地利人的工作机会和社会福利。《奥地利之声》杂志的发行人沃尔夫冈•费尔纳对海德尔的评价可谓一语中的:“海德尔的死亡方式正如其生前的政治生活一样,经常全速前进,但又超出了限制!”
2.父母是纳粹活跃分子
海德尔出生于1950年1月26日,父母都是“德意志民族社会主义工人党”(即纳粹党)早期的党员和活跃分子。他的父亲罗伯特•海德尔曾作为纳粹冲锋队成员,参加了企图推翻奥地利政权的暴动,后来进入德国国防军,参加了二战。
二战结束后,奥地利政府开始追究纳粹分子的责任。老海德尔原本在一家鞋厂获得了工作,后来被迫去干挖掘坟墓的差事,身为教师的妻子也被禁止执教。父母的经历对儿女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海德尔以后在回忆父母的那段经历时评价说,他们受到了“极端残忍的不公正对待”。
正是由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海德尔在高中期间就开始接触极端右翼组织。20岁那年,他加入了奥地利自由党,从此正式投入了极端右翼主义的怀抱。奥地利自由党的创始人及主要成员中有不少是纳粹老兵,公开鼓吹日耳曼民族主义。在这样的组织中,海德尔可谓如鱼得水,加入后不久即成为该党青年组织的领袖。1979年,他作为该党成员参加奥地利议会选举并大获成功,成为议会中最年轻的议员,开始引起奥地利全国的关注。
1986年,海德尔成为自由党主席。在1989年举行的地方选举中,他当选为奥地利卡林西亚州的州长。海德尔在仕途上的高歌猛进令整个奥地利刮目相看,没有人相信,卡林西亚州能满足他的政治野心。
3.极端言论引起欧洲警觉
在成为自由党主席之前,海德尔的极右言论还未引起多大关注。然而,在1986年的“沃尔特•雷德事件”后,海德尔的极右立场开始引起奥地利主流社会乃至整个欧洲的警觉。
沃尔特•雷德是一名奥地利人,二战时期是纳粹党卫军成员。战后,他被控杀害了大量意大利平民,被意大利法庭判处终身监禁。1986年,意大利释放了70多岁的雷德,让其返回奥地利。围绕要不要依据奥地利法律继续追究雷德的刑事责任,奥地利国内掀起了一场激烈辩论。身为自由党主席的海德尔不认为雷德有罪,他公开宣称,雷德在战争期间“只是一名士兵,履行了他的职责”,“如果非要给他加上战争罪名的话,那么就应该承认,参战各方都犯下了战争罪。”
除公开为纳粹辩护外,海德尔还经常使用纳粹主义的术语。譬如,在1990年10月的一次演讲中,他呼吁对奥地利的土地问题进行“最后解决”。“最后解决”是二战时期频繁出现在纳粹高级官员口中和书面文件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对犹太人实施种族灭绝。海德尔还发表了诸多排外言论:“到这里来的非洲人都是毒品贩子,他们引诱年轻人”;“波兰人特别擅长偷汽车,我们必须抓住他们”;“我们必须把前南斯拉夫人都抓起来,他们都是夜盗专家”;“我们要注意土耳其人,他们在海洛因交易方面组织特别严密”;“俄罗斯人不是好东西,他们都是敲诈和窃听专家”等。
1991年7月,海德尔在卡林西亚州议会中发表讲话时又称:“第三帝国曾实施有序的就业政策,现在的奥地利政府却没有能力这么做。”这个讲话立即招致来自奥地利国内外的强烈批评。迫于压力,海德尔不得不辞去卡林西亚州州长的职务。
尽管如此,海德尔及自由党的政治根基并没有被动摇。二战结束后,奥地利尽管对纳粹分子进行了“清算”,但对纳粹主义在奥地利的历史却缺乏反思。纳粹头子希特勒最早接触大日耳曼民族主义就是在奥地利,因此,对许多奥地利人来说,纳粹主义并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东西。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推进,保守的奥地利人日益感受到了外来移民等的冲击,海德尔及自由党鼓吹的排斥移民、抵制欧洲一体化等,恰恰符合了部分奥地利人的口味。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