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 社会要闻 > 世态万象

中产阶层扩大有利于社会稳定吗

  我国经济飞速增长带来中产阶层的迅速扩大,很多人认为,中产阶层的扩大是中国未来社会稳定的基石。我想,这话有点绝对。

  从理论和全球的视角看,不一定

  考察世界上中产阶级或中产阶层的成长史就会发现: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时代背景和社会情境下,其对社会稳定的“维护”作用会显著不同。


  中产阶级的崛起,往往伴生着与该阶级有关的社会冲突的蔓延。美国中产阶级的崛起,甚至于西欧国家的中产阶级化,就曾经风起云涌掀起过20世纪60年代的所谓“革命”。一些社会学家发现,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相比,工人阶级在政治上更为保守。总体来看,二战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运动,大都发端于中产阶级的启蒙、鼓动和推进。

  亚洲及南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与后工业化的过程,则为我们展示了当代中产阶层的政治参与热情。

  比如,韩国社会在20世纪70、80年代的中产化,就变相地体现着整个社会政治结构的再造。与西方社会如出一辙的是,学生运动既吹响了“政治民主化”的号角,也补充和扩张了中产阶层队伍。

  对巴西中产阶级的研究也发现,中产阶级的成长,尤其是下层中产阶级的向上流动,紧紧依赖于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设施,比如教育设施的改善。在可以顺利获得经济收益时,他们对财富和生活享乐的渴望会消解其政治热情;但在其收益被经济起伏所阻滞时,他们则会积极参与政治运动,中产阶级不但在整个社会建立了众多非政府组织,而且以极其强烈的示威活动造就了总统直选制。

  如果对匈牙利、波兰、苏联等国进行阶级分析,就会发现:这些国家中产阶级人数的扩张及其向政治反对派的转化,使其有了动员足够大的社会力量去反对原有制度配置的可能。所以,如果国家的社会转型,较好地调整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引导了中产阶级的思维取向,并使中产阶级的政治参与具有话语和行动表达的空间,那么中产阶级的政治抱负就会在政治转型中得到实现,这个社会就会在改革中趋于平稳。但如果中产阶级在扩张过程中,其话语和社会行动空间被约束和压制,或者其阶级意识不能被上层建筑所整合,则其所导致的反弹会日趋激烈——这时,政治动荡就可能会发生。

  从调查分析的视角看,不一定

  我们再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实施的CGSS(中国综合社会调查)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该调查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所提供的统计资料为基础进行抽样设计,共采集到了覆盖全国28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30个县(市、区)的260个乡(镇、街道)的520个村(居委会)的7100余家庭户的资料。

  从对这些数据的统计分析看,在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由小雇主阶层(雇佣人数在1到7人之间)和自雇阶层所组成的“老中产阶层”,所占比重达14.14%(小雇主阶层占2.63%,自雇阶层占11.51%)。由位居管理阶层、监理阶层及专业人员阶层所组成的“新中产阶级”,占7.77%。工人阶级主要由体力工人阶层、半技术半体力阶层和体力监理阶层所组成,占全社会各阶层比重的30.61%。

  调查和分析发现:

  第一,中产阶层并不必然是社会稳定器。中产阶层成为社会稳定器须具备几个必要前提:(1)中产阶层的利益追求与国家的发展方向一致;(2)中产阶层是一个比较成熟的阶层,它不盲动并远离暴力;(3)国家或政府的社会政策,要能够充分吸收中产阶层的参与,给其以发展空间;(4)中产阶层的自我发育与国外文化的输入之间,要有一个基本的和谐关系;(5)工作在国外的华人中产阶层,与国内中产阶层在对时局的看法上,应该是基本一致的。

  我们的研究发现,不管是“老中产阶层”,还是“新中产阶层”,都具有相对较大的社会改造风险。他们对当地政府工作满意程度的评价较低,对当地政府也表现了较差的信任程度,感受到的社会公平感也不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发生冲突的心理感受也最强烈,那么在真的发生社会冲突的时候,他们就会视之为理所当然,其态度就会很容易演化为“参与”或“听之任之”。

  所以,为增加未来社会的稳定,必须完善社会整合机制。如何加强社会意识的整合使用,以国家的主流意识整合中产阶层的阶级意识,是应该迫切思考的问题。在经济发展大大唤起了人们的“物欲”,但价值观念却缺少较好引导的转型期,我们应尽快竭力创造一种符合时代内容的、积极向上的、既吸纳西方文明又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衔接的思想文化意识,去引导各阶级阶层的发展。

  第二,下层阶层向社会中层的认同会增加社会的稳定性。下层阶层收益改进的社会整合使用大于社会中层和社会上层。的确,在传统社会中,对社会稳定的最大威胁经常来自于下层社会,贫困阶层因为不能解决温饱问题而发生反抗。但在现代社会,由于国家强有力的保障,下层阶层——作为阶级概念的、由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极度匮乏而被迫进行的反抗,已经被消除了。

  所以,在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工人阶层和农民阶级反倒会成为比较保守的阶级。他们的反抗活动也仍然基本指向于物质生活资料的满足。他们较少会对政府统治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形成质疑。

  另外,农民阶层和工人阶层虽然处于“非中产之位置”,但在生活状况的改善过程中,他们将自己一旦认同到社会中层的位置,其维护社会稳定的情怀就会强烈起来。

  第三,政府形象的改善、人们对政府信任感的增加、对社会公平感的提升,都有助于增加社会的稳定。这就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强“反贪”力度,约束党政官员的权力“寻租”,严厉打击官商勾结行为,在吏治和司法等关乎群众基本生活的领域,树立廉洁为公、执政为民的形象;另一方面,继续改革一系列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建立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

  要知道,人们越是对政府各项工作满意,越是对政府各部门信任,越是较多地感受到社会公平,就越感受不到冲突,就越感觉当前社会是一个应该珍惜的社会,也就越对“未来社会各阶级阶层冲突会加剧”的判断持否定态度。

  第四,收入之多寡并不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态度。并不是收入越高,其对社会的评价就越积极。也不是收入越低的贫困阶层,更易于产生不满情绪。人们的主观感受,深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复杂影响。在常态社会中,是人们对现实的感受而非现实本身引发着集体行动。勤劳致富、智力致富等不会产生“仇富”心理,但非法致富、越轨致富,抑或腐败致富和权力裙带致富等所引起的社会不公感,却会点燃“仇富”之火。

  第六,政府部门需要指导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使之能够比较顺利地转化为白领阶层,而避免落入“半体力半技术”阶层或体力劳动阶层。大学扩招所形成的就业压力,使大学生毕业不能顺利转变为白领职员,正影响着“初职工作”的教育收益。如果其劳动回报低于或与比其人力资本低的那些人员的工资相仿,则其普遍萌生的不满情绪会逐渐淤积,并会寻找发泄途径。那些半技术半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文化程度较高,但其劳动的白领性质却不明显,显然是进入了他们并不愿进入的劳动力市场,这是这个阶层“社会不满”的最主要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应该把大学生的就业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张翼/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原题:关于阶层问题的一个流行观点之商榷)

  本文争鸣对象

  中产阶层扩大利于社会稳定

  有观点认为,中产社会阶层是社会的“稳定器”,由于其社会地位、社会声望、收入等各方面的原因,中产阶层的社会心理趋向社会稳定并能够在行动上维护社会稳定。因此,中产阶层的扩大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王雪)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