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茅盾文学奖已尘埃落定,但关于它的疑问甚至质疑却此起彼伏。难读的《秦腔》为何获得终投最高票?拥有巨大声望的王蒙为何落败?评选的过程有着怎样的争议和幕后故事?记者昨日采访了陈晓明、谢有顺等评委,揭开了本届茅盾文学奖评选带给我们的种种疑问。
《秦腔》是一种艺术的冒险 贾平凹的《秦腔》出版后,很多读者大呼难读难懂。但这次茅盾文学奖上,《秦腔》却获得了最高票。对此,评委谢有顺透露,终评时众多评委都首推《秦腔》,“这部作品对一个普通读者的阅读耐心是一种考验,但茅盾文学奖的宗旨,首要的就是为文学界立一个新的艺术标杆,而艺术上的创新,往往就是对因循的阅读趣味的反叛。”
评委们普遍认为,《秦腔》读起来比较艰难,但一旦读进去,就舍不得出来,场景、细节、语言,都很有味道,值得反复琢磨,是一部需要慢慢读、耐心读的大作品。谢有顺称“现在的读者多半只能接受通常意义上的好看小说,对那些在叙事上有探索意味的作品,常常缺乏必要的耐心,以致阅读的惰性越来越严重。谁都知道,贾平凹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作家,但他在《秦腔》中一反过去用情节结构小说的写作路子,而是用琐碎的细节、语言来推动整个叙事,这是一种艺术的冒险,我很高兴,评委们用睿智的眼光,肯定了这种艺术冒险的重要价值。”
《暗算》曾引起评选争议 与《秦腔》的高票当选不同,周大新的《湖光山色》和麦家的《暗算》都曾在评选过程中引起争议。而两部作品的最后获奖也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谢有顺透露,周大新是严肃的作家,他上一届入围的作品,就已达到获奖水平,没能获奖,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这一届他能站在领奖台上,我为他高兴。”对于麦家,谢有顺称,他的写作意义还远没有被人广泛认识,很多人可能都只注意到了他在题材上的开创性,而忽视了他是一个在小说叙事上训练有素的作家。“对于这样一位前程远大的作家,当然值得表彰。”而评委陈晓明也表示,麦家是本届获奖者中比较年轻的作家,“麦家是学习西方作家博尔赫斯最到位的一名中国作家,也是把大众化阅读趣味与形而上的写作方式结合得最好的一位作家”。
王蒙落选是一个遗憾 四部获奖作品可谓优秀,但是入围的21部作品中,也有一些被外界看好的优秀作品落选。对于落选的作家作品,谢有顺承认这也令他感到怅然。
从未获过茅奖的王蒙以《青狐》入围这届茅盾文学奖,但最终落败引起关注。谢有顺再次强调“这是一个遗憾”,“或许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最佳获奖时机,《青狐》看来并不是王蒙的最佳时机。这个作家的重要性,大家都是公认的,但对《青狐》的艺术认识,评委们还缺乏共识。我想,以王蒙的身份和影响力,获不获奖已经不重要了”。
记者胡晓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