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元旦,浙江省博物馆在全国省级博物馆中率先实行常年免费开放。2007年11月,新落成的湖北省博物馆免费向全社会敞开大门。今年1月23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
3月,福建、江西、安徽、甘肃、新疆等各地博物馆先后实行免费开放。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21位省级博物馆馆长汇聚福建博物院,共同探讨如何应对免费开放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免费开放后,绝大多数博物馆一改过去的“门庭冷落”,观众数量大幅度增加,尤为令人欣喜的是,一些长期被挡在门外的困难群体,也走进了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就有一个生动的事例。有一位菜农进城,先走进博物馆,把菜筐寄放在寄存处,参观完了再挑着菜筐到市场卖菜。观众数量的增加,无疑有利于博物馆自身功能的发挥、价值的体现以及社会地位的提升,这是博物馆馆长们的共识。但随之而来的是如何确定观众流量、确保观众和展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地博物馆都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为了控制观众流量,尤其是节假日的人流高峰,大多数博物馆实行“免费不免票”,限量发票、凭票参观,并辅以提前预约参观等方法。江西省博物馆采用较为先进的计数器,以控制观众流量。与此同时,许多博物馆增加了保安、清洁、讲解等相关工作人员,增设公共设施,在社会上招聘志愿者等。
免费开放后的文物安全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有馆长对此深有感受。在甘肃、新疆等边远地区,博物馆的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馆长认为,为了确保文物安全,除加强保安队伍建设外,完善安全检测系统刻不容缓,应该从技术层面上加以改进,堵漏洞、除死角,把一些重要部位和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都列入可监控范围,消除安全隐患。但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由于措施得当,管理有力,服务到位,博物馆免费开放已经有了良好的开端,但现在的最大难题是如何坚持下去,让更多的观众经常走进博物馆。这是馆长们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与会馆长们认为,首先要用科学的管理引导观众,用优质的展览和服务吸引观众,展览内容要常变常新,基本陈列应适时调整,还要有效地整合馆藏资源,经常举办一些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由于一个博物馆自身的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开展馆际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不失为当前一条可行的途径。
馆长们在参观由福建博物院和浙江省博物馆共同举办的“越魂闽魄”古越族文物精品特展后认为,这个展览是馆际合作交流的成功范例。广西博物馆还建议将这个展览的区域扩大至南方各省,联合举办以“百越”为专题的特色展览,并到全国各地进行巡展。为了促进馆际合作交流的科学化、常态化,应该充分发挥区域性博物馆专业委员会的职能,对博物馆之间的合作交流进行协调、统筹,以降低运营成本,确保文物安全。
博物馆免费开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任重而道远。馆长们一致认为,为了促进免费开放“可持续发展”,政府继续加大财政投入必不可少,特别是对边远地区的博物馆。应当建立健全博物馆正常运行的资金保障制度,把免费开放的相关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成为一种长效的机制。由于博物馆是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筹集经费,何况相当一部分博物馆自身的“造血”功能并不完善,因此开发文化产品,提供有偿服务、多渠道筹集资金等举措,应该因地制宜,不必强求一律。馆长们还表示,要通过认真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探求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当前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免费开放工作,把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来源:中国文化报)
(责任编辑:张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