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运营商的最新财报悬殊再敲监管警钟。根据中移动未经审计的第三季度财报,其运营收入达918.8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5%。净利润达219.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8%,增幅高出市场预期。
相比之下,中电信第三季度实现经营收入仅为449.45亿元,同比微增0.7%。
净利润仅为56.24亿元,业绩低于预期。
造成这种困局的原因之一是眼下未破除的差别待客之道,这不能不令人对全业务时代的市场竞争倍感担忧。一边是日渐加快的网络融合和多元化发展趋势,用户需求激增,产业链亟待完善;一边却是难以突破的市场围墙,强者欲强,公平竞争难以形成。因此,打破网内外差别待客界限成为用户亟待监管出手的最大呼声。
网内外差别待客层出不穷,涉嫌用户歧视 电信业的差别待客现象由来已久。众所周知的今年8月1日,北京网通因涉嫌对预付费用户实行差别待遇被起诉案件已非首例,早在2004年,用户与不同运营商间的此类纠结就与日俱增。再看近年来琳琅满目的移动资费套餐,针对不同用户群采取不同价格和服务的优惠举措不仅为业界所诟病,也让广大用户不满。尽管相关监管部门已对此加大整顿力度,但这种不合理竞争的做法并没有完全消除。
不仅是在网内,网间差别定价问题更是移动通信市场竞争不充分的一大症结。仅以中移动现在的手机通信收费标准而言,中移动网内每条收费0.1元,与中联通手机或小灵通之间的计费标准却升了0.05元。长期以来短信等非话业务的“内外有别”待遇成为市场失衡难以逆转的一大原因。
从上文提及的财报进一步看出,电信业的差别待客与主导运营商的强势地位和不正当竞争手段不无关系。由于电信业是全程全网的规模行业,垄断造成了用户歧视。以掌握着国内最大的移动通信网络和近70%用户市场的中移动为例,庞大的移动用户覆盖范围再加上其差别定价手段,无形中等同于增加其竞争对手中联通的用户成本。即便中联通网内再优惠,也难以满足用户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化沟通效用的需求,无怪乎中移动一家独大,本质上是一种对用户选择权的不正当限制。
市场竞争日趋多元化,差别待客危及全业务格局 这种不正当竞争已经引起了业界和用户的高涨呼声,尤其眼下,全业务竞争如火如荼,三大运营商厉兵秣马全新市场领域,如果差异化的待客壁垒还不能打破,不仅第三次重组的愿望将落空,电信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也难以实现。
从当前市场竞争和三大运营商的收入结构来看,尽管语音业务仍是主收入来源,但短信等各种非话业务的竞争日趋激烈。今年上半年,中移动增值业务收入占总营运收入的27%。中电信的非话音业务占比则已达43.5%,收入较去年同期提升了8.5个百分点,成为其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其中互联网及数据业务、增值及综合信息应用服务业务收入大幅增至245.34亿元和119.87亿元,同比增长27.3%和31.6%。显然,差别定价越来越不能满足多元化市场竞争的需求。
从电信业的长远发展来看,第三次重组旨在打破垄断,增大移动市场竞争性。但重组后的存量仍彰显着中移动一家独大的优势。外加其在增量市场的同样领先性,如果差别待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无法尽快得到遏止,不仅增加了新进入运营商的拓展业务的门槛,也不利于扭转整个电信市场的失衡格局。
业内专家认为,网内外差别定价等差别待客的竞争手段涉嫌反竞争行为,有悖《垄断法》的规,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亟待监管层出手,建立健全相关法规成根本 目前,这一差别性待客手法已有所收敛,但还十分有限。有消息称,今年年初,辽宁省通管局叫停存在网内外差别定价的手机资费方案。按照规定,该地区新推手机套餐赠送的短信将不分网内外,套餐外的短信费用将不高于现行资费标准。北京、上海等地也有类似的套餐。这说明,相关监管部门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一难题。
对电信业来说,当务之急是通过及时有效的非对称管制尽快将用户选择权还给用户。这对电信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电信企业应从理念和意识层面,树立反垄断意识,高度重视反垄断相关法律规则,清理不符合《反垄断法》规定的相关企业规章制度和具体业务,杜绝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的垄断行为;从用户需求和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规范自身市场竞争行为,进一步开放网络,促进电信市场的有序健康竞争。
其次,相关监管部门应及时出台针对差别待客等不正当竞争现象的法律法规条例,通过遏止此类行为,进一步引入并激活移动市场竞争,满足最广大用户的需求,促进全业务竞争格局的真正形成。(翁佳焰) (来源:通信信息报)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