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西宁10月29日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结合青海实际,在农业区积极推行并完善以家庭经营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牧业区实行“牲畜作价归户,私有私养”以及“以草定畜”的草原承包生产责任制,极大地调动农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牧区经济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近年来,国家取消农牧业税,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青海农村牧区经济的全面发展。农业结构逐步向效益农业方向调整,高原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和农牧业产业化不断发展。据青海省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7年,特色农业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达65.3%,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9.6%。同时,各级政府加大对农牧业的投入,推广科技兴农项目,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2007年,全省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83.41亿元,比1978年增长1.75倍,年均增速3.5%。薯类作物产量比1978年增长0.75倍;油料作物产量增长5.19倍;蔬菜产量增长3.97倍;肉类产量增长3.06倍;禽蛋产量比1982年增长3.39倍。
2006年以来,青海按照“整合资金、加大投入、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办好实事”的原则,重点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前已确定新农村建设试点村1000个,目前完成新农村建设村级规划900个。已落实建设资金135亿元,集中实施了一批农村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农村牧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农村牧区安全饮用水普及率达到80%;行政村通油路比重达到40%,行政村通电话率达100%。(郅振璞、刘鑫焱、卢海)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