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遭受地震重创的羌族人在重建与感恩中迎来灾后首个羌历新年
新华社记者 海明威
“度尽劫难,感恩的节日随收获的心意如期而至。祝羌历新年快乐!纳吉纳禄!”29日一大早,四川阿坝州的公务员、羌族小伙子陈至就拿起手机,向亲朋好友发去祝福。
29日是中国农历十月初一,也是羌族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羌历新年”(又称“羌年节”),它既是民族盛会,又是羌人从游牧到农耕文明的产物。羌历新年在羌语中称作“日美吉”,意为吉祥欢乐的节日,也是羌族一年一度庆丰收、话团圆的民族传统盛会。“羌历新年”是按照古老的太阳十月历推算而来的,并以这一天作为羌民族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
作为中国最大的羌族聚居地,同时又是“5·12汶川大地震”重创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当地居民在感恩与祈福中、在重建的忙碌中喜迎自己的节日。
“今天是我们灾后重建中最振奋人心的一天!”阿坝州汶川县萝卜寨村村支书马前国对记者说。萝卜寨是一个羌族村寨,村寨保存完好连片的羌族碉楼等建筑,在地震前是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但其房屋在汶川大地震中损毁严重。
29日一大早,萝卜寨村全体965名羌族男女老幼穿起漂亮的民族服饰,在羌族文化传承人——“释比”的带领下开始祭山,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今年的祭山,我们还要为遇难的亲人祈福、为活下来的人祈福。”马前国说。
祭山活动之后,羌族百姓还在萝卜寨新址举行了盛大的歌舞会,并邀请了新萝卜寨的援建者——广东江门的技术人员参与。
目前,萝卜寨的老百姓都居住在过渡房内,他们刚刚接收到了来自祖国各地捐赠的过冬物资——棉衣、棉被,此外,每个村民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礼物——睡袋。过冬的问题基本解决。
目前,萝卜寨村新村正在进行地面的平整。一个按抗8级地震标准设防,统一规划并保持传统羌民族特色的新萝卜寨村不久后就将开门迎客。
“今年我真是没时间过年了。因为离下雪的时节不远了,我得赶紧把房子建好。”汶川县龙溪乡龙溪村的羌族居民陈明军对记者说。
龙溪村位于海拔2200米的高寒山区,当地的住房重建正在紧张进行,采用原址重建和分散重建两种方式。全村95户村民中有一半的家庭已经将房屋地基修好,马上可以建起新房。
另据记者了解,在阿坝州理县,第四届羌年花儿纳吉赛歌节已经在素有“东方古堡”之称的桃坪羌寨拉开帷幕。本次赛歌会的主题为“欢度羌历新年,感恩无私援助;振兴古羌文化,重建美好家园”。
为保护和继承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作为羌族聚居地的著名景区,桃坪羌寨在国家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已经正式启动保护性维修。
本次赛歌会在保持原生态羌族民间优秀歌舞萨朗和羊皮鼓舞的同时,特别增添了感恩辞、受灾群众感恩发言,羌年祭祀、哀悼在大地震中遇难同胞,祈福灾区平安等内容,参演的节目都是当地村民在重建家园的忙碌中抽空排练的。在北京,庆祝羌历新年的活动也在举行。
羌族是中华民族的起源民族之一,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就写到了羌族,是甲骨文中有记载、并一直延续至今的唯一一个民族。羌族的全国人口共30余万,其中80%以上聚居在四川省阿坝州茂县、汶川县和绵阳市北川县等地。
由于其聚居区位于震中及其附近,5·12汶川大地震使羌族这个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遭受了重创。但是,地震之后,中国社会各界迅即拉开了抢救和保护羌民族及其文化的行动。
国家文物局已经在阿坝州桃坪羌寨、黑虎羌寨和布瓦羌寨等地启动了“羌族碉楼与村寨抢救保护工程”。国家发改委已立项将投资1.2亿元建设羌族博物馆,预计2011年第四季度建成开馆。
此外,国家还正在规划筹建“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以保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恢复羌族传统节日、民间信仰、礼仪风俗和特色文化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