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直升机上俯视军港全貌,蓝色港湾像一把蓄势待发的弯弓,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一字排开的8座军港码头气势磅礴,逶迤相连。泊在码头的一艘艘新型现代化军舰如利箭在弦,随时准备驰骋海疆,续写人民海军蹈海挽弓的壮丽篇章。
当站在第8座军港码头上时,近千米长的码头如巨龙卧伏在碧波之上,禁不住令人心潮澎湃叹为观止。一年前鼠辈出没的海滩转眼间建成了现代化多功能军港码头,将来各型军舰、战车将从这里出发,踏上守卫海洋国土的蓝色航程。
当初,工程指挥部从南海舰队首长那里领回军令:两年半的定额工期缩短成300个日历天。听到这个消息,常委们面面相觑,担任工程总指挥的姚小东更是面色凝重。指挥部领导把大家聚在一起一条一条研究措施,精心搭配施工团队,逐项明确目标要求。会后,火速展开各项工作。军令如山,必须按时间节点完成任务,军规如铁,决不能突破2007年的最后一天。
300个日历天,参建官兵经历了300个日出日落的心路历程,栉风沐雨经历脱胎换骨,攻坚克难感受凤凰涅槃……
工兵是海军编制序列中一支特殊的部队,特殊之处在于虽然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但必须长期工作在海防一线;虽然不在操枪弄炮之列,但未来作战也许是“先锋的先锋”。前年,为了建造海上战备工程,该部800多名官兵在远离陆地的岛礁奋战一年多。360多个日日夜夜,他们相互见证了战场建设的艰辛悲壮和伟大,共同书写了工兵无畏的拼搏奉献和忠诚,也衍生出工兵文化绚烂夺目的亮色。在风浪肆虐的弹丸礁盘上,条件再苦工兵也不会忘记精心装点简陋的工棚,每周一期手抄的工地快报竞相在官兵中传阅,自编自创的南海工兵歌曲被官兵们唱得地动山摇,每个施工班组轮流举办工兵故事会,在部队中开展热爱海洋、保护海洋活动,把搁浅的海龟放归大海。工程竣工下岛时,官兵们送给家人的礼物都是沾着海腥味的工兵日记。有个年轻工程师在日记中记载着不满周岁的女儿的生日,他说:“我和女儿有心灵感应,虽然岛上无法与家里联系,但我感觉她已经降临人世……”
工兵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无论是荒郊野滩,还是远岛孤礁,只要有工兵的身影,就会生机无限。每个国防工地都是一个别具特色的文化天地。
来到第8座军港码头建设工地,最醒目的是两条巨幅标语:“责任到此,不能再推。”这是工程总指挥姚小东的座右铭。一句平常的话语放到这里却是掷地有声。这里每项工作都与责任脱不了干系,这里每个人都是大大小小的责任人。姚小东作为码头工程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责任的感悟也许更为深刻。工程质量和进度,施工方法和效率,参建人员的物质文化生活等等,大事小事,他都要过问,安危冷暖,他都要上心。“把施工过程寓于文化之中,创建项目文化,追求人品与精品同在。”姚小东如是说。走进工地项目部,里面是别有洞天,正面大墙巨幅工程效果图气势逼人,围绕效果图把工程概况、目标要求、管理理念巧妙连成一幅工程画廊。
第 1 2页
工指部队常年担负筑港架桥、建房铺路的战场建设任务,但每到工程竣工之日,便是工兵告别之时,接着转战新的战场。工兵建设了一个又一个美观舒适的现代化营区,而他们自己却一直工作生活在简陋的工棚。面对艰巨的任务,听不到他们一声叹息,身处艰苦的环境,他们不会有半句怨言。
张震涛多年来南征北战,在国防工地上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硬本事,但也积攒下满身的伤痛。这次码头工程建设,早已年过半百的他却仍然宝刀不老主动请缨,由于长期胃病缠身,在工地上每天只能吃下3顿稀饭。当年,担任某项战备施工现场总指挥时,他突发重病倒在工地上,上级派直升机接他回内陆治病,刚刚苏醒的张震涛强烈要求干完工程后再下礁治病!他说:“组织上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相信人只要精神不垮,就永远不会倒下。”
年轻大学生技术骨干们的拼搏精神也毫不逊色。
从武汉大学毕业后投身军营的工程师程付安,决心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国防工程建设的壮丽事业。到了工指部队后,哪里有任务,他就主动到哪里锻炼。这次码头工程施工进入决战阶段时,远在深圳的妻子也进入了预产期,将为人父的小程喜忧参半,喜的是他们的爱情结晶很快要来到人世,忧的是自己无法回到妻子身边尽丈夫责任,最后只好请年迈体弱的老母亲帮他们排忧解难。当手机为他送来女儿的第一声啼哭时,他两行喜泪终于忍不住夺眶而出。
小时候由外公一手带大的工程师姚冰,从小与外公感情就特别深厚,正是工地大干100天的重要时刻,外公突然病故,家里人早就从姚冰口里隐隐约约知道他在忙国防工程,任务很是紧急,母亲硬是把这个不幸的消息瞒到工程竣工那一天。
士官群体同样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奉献之歌。
一级士官杜登科年龄虽小本事可非同寻常,刚开春就驾驶着勾机进了工地,一干就是300天,这300天对他来说可是功勋赫赫:他一人开挖土方一万多方,起吊物资2000多吨,从工地到码头运送水泥罐车近3000趟,开创了一人能开7种车辆的先河。到工程竣工时,北方已经是大雪纷飞的隆冬季节,有一天,强冷空气终于大举南下,冻得瑟瑟发抖的杜登科这才知道了季节已经变换。
张毅等7名士官,工程干到一半他们就到了服役期,转业命令下达后,他们集体到项目部请愿:要求不拿工资为工程作贡献,干完工程再回家。可是军令难违,离开工地那一天,退伍士官们热泪盈眶不愿离去,他们难以割舍朝夕相处的战友情,他们更不情愿失去为国防工程献最后一分力的机会。
作为幕后的工兵部队,甘做铺路石,栽树不乘凉,也许更能体现工兵文化的神韵。他们自办的《工兵前线》上一首小诗或许是最新的注解:“责任到此不能再推/厚重的音符/在工兵的心弦奏响/工棚里用小树支起的床/像一条吱吱呀呀的小船/迎着太平洋飘来的热风/吹落工兵额头一串串珍珠般的汗珠/把蓝色的追求和梦想/播进贫瘠荒凉的红土地。”
第8座军港码头,它是一座辉煌的建筑,更是一座无字的丰碑!
第 1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