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肖春平)平时可以休闲娱乐,关键时刻还可以应急避难,10月29日起,中山公园又多了一项应急避难功能。当天,辽宁省首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在和平区的中山公园正式启动,此后沈阳市各区也将相继建立避难场所。
首家地震应急避难所
覆盖万户居民
中山公园总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地处南京南街与中华路、和平大街地域,与马路湾街道、太原街街道及省委机关相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条件之一就要求这一地区人口密集、机关众多。
”市地震局负责人介绍说,此次在中山公园建沈阳市首家避难所正是看中了这一条件。
据介绍,一旦发生地震等灾情,可供五环、联营和四平3个社区的万户居民3万多人,及省委机关、市体育局机关等人员应急避难使用,最多可容纳5万人临时避险。一旦发生事故,公园内的路灯和备用发电机组可以保证居民照明和用电;通过广播系统可以有组织地安排居民到避难所避难,社会秩序得到维护;5个应急供水井和一整套的排水系统可以在关键时刻保证居民饮水;公园内东、西、北侧各一处公厕可供人们如厕,园内还可临时建起5处临时厕所,甚至可以在紧急时刻在园内建立暗坑或盖板式厕所;此外,3-4个卫生防疫点可以为居民提供医疗救助服务。
据了解,沈阳市各区在建设休闲广场或绿地时,都将同时考虑到应急避难的功能,这种避难不只是发生地震时,在发生火灾、煤气泄漏、爆炸等各种灾害时都具备避难功能。
16个入口可进园内应急避难
公园周边的3万多人可以从中山公园四面八方进入园内紧急避难,入口多达16个。分别从这16个入口进入的居民,可以进入中山公园应急避难场所的五个功能区内,每个功能区内都有应急棚宿、供水井、供电及广播系统等。它们都与公园南侧的应急避难指挥中心相通。记者走到地下的指挥中心发现,第一道大铁门足有半米厚,里面每隔两三米都有一道厚厚的铁门。虽然里面幽深安静,却“五脏俱全”,储备室里面放着衣帽及各种用具,广播室内数台电脑仪器放在屋中央。旁边房门紧闭的门牌上挂着医疗室的字样,一个坚固且极具人性化的避难所尽现眼前。
地震来了怎么办?
家庭:若来不及跑到室外,要迅速选择一个安全的避震地点躲起来,如内墙墙根、厨房、厕所等开间小的地方;不要滞留床上、窗下、阳台上、外墙下、楼梯或电梯间,更不要跳楼。
学校:若正在上课,要迅速躲在课桌下,抱头、闭眼,保护好自己身体的重要部位,震后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组织地迅速撤离。
公共场所:若正在影院、体育馆等处,要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等悬挂物;若正在商场、书店、超市等处,要选择结实的柜台或柱子旁边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住头部;避开玻璃门窗、橱窗、货架等易碎易倒物。
和平区中山公园地震应急疏散保障分布图
应急
棚宿区
公共
厕所
应急
供电
应急
供水
应急
水井
应急
指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