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广安10月30日消息(记者邵立肃 郑轶 广安台苏坤明谭松柏)“让农民人均林业增收180元以上,让农民朋友的居住生活环境更加美好”。这是四川广安市武胜实施林业民生工程“三大行动”提出的响亮口号。惠民实践,使这一口号产生积极成果。
退耕还林: 33万农民因特色经济林增收 深秋时节,记者沿国道212线向北行进至武胜县龙女镇乡村公路交界处,不经意间望去,漫山柑子林青翠欲滴,金黄色的柑桔挂满枝头。同行的县林业局同志介绍说,“2002年,龙女镇幸福村、联合村等4个村的村民利用退耕还林政策,栽植了635亩柑子树,前年已开始挂果,预计今年可收入100多万元,如到盛产期,年收入可达250多万元。”
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果林的积极性,发展经果林,又可推动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今年,武胜补植补栽各类苗木300多万株,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面积8.7万亩。截止目前,全县已培育经济林5.5万余亩、甜橙2.6万亩、核桃树和板粟树各8000亩,日本甜柿4000亩。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林业部门的技术指导下,这些经果林有的由农户自主经营,有的由业主承包经营,31个乡镇的9万多农户、33万农民因特色经济林持续增收。
森林管护:强基固本为农民建设“绿色银行” 武胜县烈面镇二龙宝村7个社2003年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动员农民栽植了1000亩速生丰产林巨桉。记者前往该村采访,但见棵棵巨桉树干挺拔,耸立山间,好似等候久违的朋友。该镇林业管护员林世红介绍说,“这批巨桉树全部落实了管护责任,林产权属农户所有,林木保存率必须达到80%以上,方能兑现退耕还林政策。由于管护较好,目前树围最大者已达18公分,平均树围也在12公分以上。”林世红还说,“巨桉树是造纸业的重要原料,该树一个间伐期为6年,每亩年收入可达600元,7个社每6年可增收60万元。”
增强林业可持续发展后劲,林业管护非常重要。做好这项工作,实际上就是为农民群众的致富增收“强基固本”,建设一个“绿色银行”。
武胜县全面落实31个退耕还林乡镇林业管护责任,各乡镇均指导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管护责任书,林业主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今年上半年,该县落实管护资金23万元,改造林区道路、购置重点林区防火设备,改善管护条件;开展森林防火集中排查,已排查10次,整改隐患6处;开展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洽,监测率100%,防治率95%。目前,该县林业面积保存率100%,经济林、生态林保存率分别达到92%和86%。森林的“健康成长”,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巩固了造林绿化成果,为农民群众的持续增收“强基固本”,建设一个个“绿色银行”。
公益林建设:让山青水绿天更蓝 在武胜东西关电站下游消落段杨家中坝,1300多亩河滩地上,杨树、香樟迎风招展,时刻不离地护卫着母亲河嘉陵江。县林业局毛志明告诉记者,“这是武胜实施天保公益林工程的杰作。这批公益林2003年由政府出资栽植,杨树、香樟各占70%和30%。”
实施天保公益林工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武胜的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
今年,武胜完成天保公益林建设1.02万亩,其中:封禁治理0.6万亩,人工造林0.42万亩,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在天保公益林建设过程中,该县遵循工程建设技术要求,认真进行作业设计,做到了有章可循。在永胜乡、街子镇、万隆镇、万善镇等12个乡镇完成封禁治理面积0.42万亩,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