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师案 倒下的不只是教师
葛艳茹
又一起校园血案,给这个冷秋带来更深的寒意——中国政法大学的一名男生在教室里,将无情的刀砍向该校教授,让血腥污染了这教书育人的地方。
山西朔州的弑师案,学生因被视为“差生”,才发誓“做鬼”也要杀掉老师。浙江缙云的弑师案,是学生害怕老师在家访时告状,才对老师下了杀手。而政法大学的这起弑师案,虽然校方还未给出具体原因,但却被疑为情杀。据说,被害教授曾与行凶嫌犯的女朋友关系暧昧。
教师不幸,生命竟葬送在为之付出诸多心血的学生手里;学生亦不幸,一时的思想“短路”和冲动,结果毁掉了自己的一生。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师重教思想在中国由来已久,为什么师生间矛盾竟上升到以生命对决的程度?虽然行凶者都是学生,但一味把板子都打到学生身上,恐怕不能诠释所有疑问,毕竟他们还是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的青少年,我们还需要从教师和教育本身去找找原因。
首先,“教育缺失”是第一个要探究的原因。当我们过多地注重学生分数的时候,素质教育是不是被“疏忽”了呢?“应试教育”让家长和老师盯紧的是孩子的成绩单,而他们的心灵却因缺少补养走向了畸形。资料显示,我国约3.4亿17岁以下未成年人中,至少3000万人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孩子的心理在漠视中失去了平衡,他们脆弱,却寻找不到坚强的支撑;他们有压力,却不知如何去缓解,结果有的孩子便走向了极端。
其次,教育工作者的“自我缺失”是另外一个要探究的原因。为人师者可以有个性,可以追求浪漫,但更需要维护师道尊严。或许我们面对诸多的社会问题和道德失控无能为力,但是作为成百上千名学生的表率,一名教师怎能不先管好自己的言行?怎能不为世界观正在形成的青少年树立道德行为的标杆 ?在教师难为“榜样”的情况下,学生走向极端恐怕并非奇事了。
针对教师受害案件,教育部一位官员日前表示,政府、社会和教育工作者应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护教师安全。另外,教师正当使用的惩戒并非对学生的体罚,不提倡迁就学生一切行为。但随之而来的质疑声不断。保护教师安全,究竟是给每位老师发件防弹衣,还是给每人配个保镖?教育缺失的难道仅仅是对学生的惩戒吗?
规避悲剧,关键是要找到问题的根源,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才能防微杜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