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下午,《围棋天地》策划总监周刚等来了一位特殊的读者——年逾八十的老人徐兆熙拿着自己刚刚出版的英文围棋书,《HOWTOPLAYGO(怎样下围棋)》来找他帮忙推广。周刚知道,这是老人酝酿17年、精心编撰8年之久的心血之作,又是完全自费出版,当下又感动,又惭愧。
“感动的是老人的精神。年过八旬,完全以一己之力坚持信念完成一件事情,其中的难度旁人难以想象。惭愧的是,我们虽然答应老人尽力为他做些推广,但是,说实话,如何推广还是心中无数。”
于是,当晚周刚便在“棋迷网”的“天地间论坛”发帖,推介新书,并发出这样的感叹:“老人说,这样的事情年轻人干起来应该更容易,可是,年轻人太忙。年轻人是太忙吗?在忙什么呢?”
中国第一本英文围棋书 如果你在网上搜索“徐兆熙”的名字,你会发现,《怎样下围棋》并不是他出的第一本书。他的本行是工程,祖籍江苏的他在上海教会学校完成大学学业后,做了40多年的工程师。1991年,他在香港受聘于一家英国公司,同事购得一副围棋,让秘书将说明书翻译成英文。有人知道他会下围棋,便介绍他去协助翻译。这时徐兆熙才发现,偌大个中国,围棋的发源地,围棋人口也是全世界最多,竟然没有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围棋书。“当时想如有一本英文围棋书刊那该有多好!”徐兆熙说,这件事让他萌生了写英文围棋书的最初想法。
但直到2001年,退休在家的徐兆熙“自忖略懂围棋,粗晓英语,具备有翻译的初步基本条件”,这才决定自己翻译一本围棋入门书。当时他选择了邱百瑞先生的《巧入围棋之门》,试译了3课寄到了中国棋院。华以刚也很热情,安排工作人员赠送了一本英文期刊《TheJournalofGO》(《围棋期刊》),帮助他了解英文的围棋术语和翻译用语。徐兆熙将期刊复印了一遍,整页加注得密密麻麻,如此精读。后来,他又买到了1908年英国人出版的全世界第一本英文围棋书,以及目前海外流传较广的几本英文版围棋书,同样方式精读之后,整理出超过800个词条的“中英文围棋词汇对照表”,可惜包括后来新书成册再寄给中国棋院,都再没有了回音。
全书只有一个日文外来语 在美国,人们可以轻易地买到英文版的围棋书,但为什么徐兆熙还要这样费时费力地自己翻出一个版本呢?那是因为,这些书里收录的围棋术语全都是日文外来语,而他硬是自己做出了第一本中国人自己写的围棋入门教科书。“全书就一个日文外来语,就是封面标题这个"GO",围棋。现在普遍认为,这个音是日文的发音,但我查了资料,发现"GO(音类似:国)"之前也是中国的古音,二是考虑到英美国家已经通用这个词,很难改成中国传统的"Weiqi"。”
除此之外,例如“打吃”,以前的英文版一直是“atari”,完全是日文的音译,06年我的初稿翻作“at鄄tack”,现在改作“beat”;再如“劫”,日文音译是“Ko”,我翻成“seesawfight”,接近于“拉锯战”。音译只能死记硬背,我的意译更方便外国人理解意思。
但徐老先生既非棋界高手,亦非英文名家,他版本的权威性自然引来质疑。对此徐兆熙也不在意,“我买的世界第一本英文围棋书,同样也是作者自己翻译,自费出版的。我也不一定要权威,"打吃"、"劫"是啥意思,看得懂就得了。而且我的英文翻译之后还附上了日文音译的版本,收录的词基本上也是英美书店里有的,很方便。”
自费向外国说明中国的围棋 《怎样下围棋》,只印了1000册,定价20元,至今卖的少送的多。徐老先生说,他的能力有限,但他也很愿意在能力范围内,为中国围棋的对外宣传做一点事。在2006年筹划新书时,他这样表述:“2000年,韩国出版了《韩国棋院手册》和《我们时代的定式》两本英文图书,赠送国外围棋协会,为围棋的世界化作贡献。读后顿有落后感。围棋发源国至今尚不能向世界用英文推荐围棋,令人深感羞愧。”2001年,徐兆熙又发现新加坡的英文围棋书籍也都是日本人的著作,术语和规则都很陌生。2003年听闻《围棋报》等单位酝酿围棋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申请加入奥运会,又为没有充分的材料来宣传、来介绍,说明我国是围棋的发源地而深感不安。虽说1000本书很难有影响,有人也评价徐兆熙此举似唐吉诃德,空抱激情却是无用。但徐老先生说:“鉴于现在中国没有一本官方的围棋书来做对外宣传,我这来自民间的一本书,希望能向欧美国家说明中国围棋。希望能扭转西方一个错误的认识,让他们知道围棋并非来自日本,它是中国人发明的。”
??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