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研究报告对医改方案提出尖锐意见:
基本药物“统购统销”将推高药价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我国医疗体制改革,一直吸引着社会各界的目光。直至今年10月14日,国家发改委就深化医改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医改新方案最终的出台已见曙光。
基本药物呈两种发展趋势
新医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立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
基本药物是指那些“防治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物。我国推行基本药物政策已近30年。不过,目前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物呈现两种趋势:一是一些“基本药物”被改变剂型或再“包装”后被重新注册为“新药”,价格大幅提高,丧失了“价格合理”的特征;另一趋势是部分廉价品种因价格太低受到医疗机构冷落没有市场需求,从而药企不再生产,导致供给不足甚至没有供给。
社科院报告指出,我国药价长期虚高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为压低医疗服务价格,而医疗机构只得通过卖药盈利来维持运转。而这种备受诟病的“以药补医”机制却始终没能转变。
朱恒鹏分析说,目前行政部门对医疗行业的介入过多。十七大报告提出的“管办分开”原则,正是针对这一体制弊病提出的。而基本药物“统购统销”的主张却进一步加深了行政部门对医疗行业的介入,强化了医疗机构对行政主管部门的依赖,使得“管办分开”变得更加难以实现。
“统购统销”将抬高药价
卫生行政部门在医改新方案中提出的基本药物“统购统销”制度,即对基本药物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朱恒鹏认为,“统购统销”制度中确定定点企业的权力、确定配送价格和配送费用的权力,给卫生行政部门带来了大量的寻租空间,这容易导致商业贿赂和行政腐败。
另外,“定点生产、统一配送”的做法必然会导致药品生产和配送的行政垄断局面,在拥有垄断地位的情况下,很难指望定点生产企业和配送企业有动力提高药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服务水平、降低流通费用、提高配送效率。
朱恒鹏表示,如果说在现行制度下公立医院垄断了大部分药品的零售,还仅仅是下游的垄断,那么在实行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统一配送”制度后,就构成了上游、中游和下游的全方位垄断。他认为,这样没有竞争约束的行政垄断会产生行政腐败、低效率和高成本,而这也将进一步推高药价,并导致廉价药物更加短缺。
建议推广市场化分销模式
据介绍,在国内药品流通领域,通过市场化途径已经发展出一些流通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的药品配送模式。其中,药品分销模式大大减少了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缩短了业务流程,明显加快了药品的配送速度,并有效降低了药品配送成本。
在这种模式中,平均配送费用(批发商加价)不足4%,已经达到美国该行业的水平。而且这种高效率的药品配送模式正是以配送廉价普通药以及非处方药为主的。目前,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城乡药店、私人诊所、社区医疗机构、民营医院以及欠发达地区的县医院是这种配送模式的主要客户;在由零售药店占据的那部分药品市场中,这种药品配送方式已经占据了其中50%以上的份额。
报告对此评价说,近年来,这种药品配送模式延伸到哪里,哪里的药品零售价格就会出现15%以上的较大幅度下降。每次平价药房掀起的降价风暴,都是以这些高效率的分销配送模式作为支撑。但由于占据国内药品零售70%以上市场份额的公立大中型医院偏好高价药、排斥廉价普通药,从而抑制了这种高效率的市场化药品分销模式的发展。
朱恒鹏强调说,要促使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发挥作用,就应减少政府管制,打破公立医院垄断,建立竞争性的药品零售市场。基本药物完全能够通过市场化的药品分销模式进行配送。
商报记者 刘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