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地上忙碌的谭双剑 |
闯荡北京摸爬滚打走向成功 带领乡亲把活儿干到“鸟巢”
邯郸“民工许三多”成电影原型
文/图 本报记者 杨伟广
因扮演“许三多”而家喻户晓的邢台南和县小伙子王宝强,成为众多青年人的学习榜样。距离南和仅百余里的邯郸馆陶县,也有一位让人佩服的年轻人谭双剑。他没学历没背景,却在人才济济的北京站稳了脚,承揽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轻电气工程,带领家乡100余人的建筑团队为“鸟巢”安上了“神经系统。
初闯都市,
他躺在桥洞里盼天亮
“我只是一个民工头,带领着大家靠卖力气挣钱养家……”近日,站在记者面前的谭双剑,憨厚、质朴,不像一个率领数百人队伍的老板。
今年29岁的谭双剑来自邯郸市馆陶县路桥乡宋尔庄,父母耕种着二十多亩农田。他在家排行老大,为了减轻爸爸妈妈的压力,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初一没读完,他含着泪放下课本,拿起了锄头。农闲时,谭双剑走街串巷卖过糖葫芦,也曾在镇上的馒头房给别人蒸馒头送馒头。
17岁那年,电视上播放《都市放牛》,讲一个山里娃到大都市寻求发展的故事。不甘心土里刨食的谭双剑动了心。那一年,《上海滩》也正火。谭双剑不顾家人劝阻,从没出过远门的他独自乘火车去了上海滩码头,结果大败而归。不认输的他又盯上了北京,怀揣着80元钱,扛着行李卷就走了。深夜,谭双剑被拽进黑店,搜身时他急中生智把30元钱掖进鞋窝才躲过一劫。他想当饭店服务员,可人家要文凭时,他竟然不知啥是文凭。捡废品这一行也分地盘,他被人打了。
睡在一个桥洞里,谭双剑每天就盼着天亮,好外出找活儿干。
峰回路转,
他对电“来了电”
谭双剑用仅剩的五毛钱,坐上公交车来到香山,在一建筑工地上找了个当小工的活儿。一次,在盖房拉电线时,他对电“来了电”,电好歹是门技术,他就用心学艺:火线、地线、零线、总闸、电门。一来二去他入了门。赶上春节、麦收人手紧时,他竟然能独立操作了。
在一个个工地的穿梭中,谭双剑的技术日臻提高。他干北京西客站的一段工程是个转折,项目经理问他:“西站交工时间特紧,你能不能凑点人?”单枪匹马的他一口应下,连夜到工地找熟人,招兵买马凑起30人的草台班子。天不亮就开工,夜里12点才收工,终于抢出了工期。他的组织管理才能与胆略开始显山露水。那一年,他还不满19岁。
1999年冬天,山东一安装公司干国家气象局的弱电工程时,工人嫌苦撂挑子,厚道的谭双剑被借来帮忙,他三天三夜没合眼,把塔楼的配电柜按时安好了,准时送电,避免了数万元的误工损失。项目部王经理奖给他1000元钱,他只要了36元的工资。王经理拍拍他的肩:“小谭,好小伙,我记住你了。”
力挫群雄,
把活儿干到“鸟巢”
当“游击队”不是长久之计,谭双剑把队伍挂靠到北京北安时代电梯安装公司,晚上别的民工在一起聊天、打扑克,他却买来书本捧着学习,几年下来,他竟拿到了项目经理本、工长本、工程师本。工程也越接越大,像朝阳区大望路现代城、东方广场、励骏大酒店、蓝堡大厦、崇文区友谊医院、商务部、外交部等,都留下了谭双剑的身影,其中一些工程还得了优质奖项。
2004年底,举世瞩目的浩大工程——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场“鸟巢”各项工程开始招标,竞标者以数十万计。有人想,这是国家的大工程,肯定有油水。而谭双剑想的却是,我一个农村孩子,如果有机会为奥运做点贡献是一辈子的荣幸,工程的意义远远大于金钱。他看上了“鸟巢”,可“鸟巢”能看上他吗?
因谭双剑的业绩与人品俱佳,在一轮轮竞标中,他的施工队过五关斩六将,最终顺利签下了合同。没日没夜,这一干就是三年多,2007年底,他承揽的弱电工程胜利完工,2008年3月3日全面试灯。那晚,他站在“鸟巢”前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年轻民工,
走进《我有一个梦想》
11月中旬,中国首部面向亿万农民工的励志电影《我有一个梦想》将在北京与馆陶开拍,导演江小鱼,以谭双剑十年打工奋斗史为故事原型。
以电影《蝴蝶的尖叫》、《因水之名》等出名的导演江小鱼,偶尔听说了谭双剑的故事,他很感兴趣,经过和谭双剑接触,很快有了《我有一个梦想》的故事内容。这是一部全景式呈现中国农民工生存现状、奋斗史的作品,旨在塑造他们中间的榜样,谱写中国农民工昂扬努力的时代精神。
谭双剑说,中国有近1.32亿农民工,队伍庞大,农村孩子把读书当成金光大道,书读得不太好的往往不自信,不敢想不敢做。但是他想告诉和自己一样的农民工,即便榜上无名,只要肯吃苦、善动脑、脚放正,同样能趟出一条路。
结束采访时,记者问他一个农村孩子怎样才能成功,他总结了几点:第一、能吃苦耐劳,有智商就奉献智商,没智商奉献汗水,就是说干啥事也别怕苦别怕累。第二、工作认真,勤奋好学,干哪一行一定要爱哪一行,必须敬业。第三、敢于面对,敢于拼搏,有了机会不要错过要充分利用,只要有信心、有决心一定能够干出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