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救者与从上海赶来的妈妈拥抱。武殿森摄 |
返程:磕磕绊绊5小时
7名被困人员先后安全地到达了实施救援的地点,一场惊险的绝壁救援也暂告一段落。但是,接下来的返回也异常艰险。
由于救援人员带上山的食品一部分送给了先一批的救援人员,救援人员又饥又累,加上返回的路程也极为险峻,山势陡峭,救援人员们只能呈蹲坐姿势下山,“大家不知摔了多少个跟头。”当日17时多,20余人的救援队伍护送着7名被困人员终于安全地回到了山下。
记者了解到,由于小五台山山势陡峭,气候多变,近几年来不时有登山发烧友光顾,而几乎每年都会发生登山发烧友被困事件。此次,张家口市县两级领导到各级各部门的人员共出动了400余人参与了救援,购买各种救援物资花费了将近18万元。
追踪:获救者身体无恙
10月30日,记者了解到,经检查,尽管被困者在山上困了几十个小时,但获救时他们的身体均无大碍。此次从天津到蔚县攀登小五台的12名登山队员均是通过网络联络起来的发烧友。在被困的7名人员中,有两名是天津大学的在校生,其中一名是天津大学天行健户外运动社团成员。
昨日下午,记者和天津大学取得联系,据天津大学学工部部长雷鸣介绍,该校两名学生是登山爱好者,这次是利用周末时间和其他登山爱好者相约前去小五台登山的,属于学生个人行为,学校及天行健社团在出事之前毫不知情。在得知两名学生被困之后,学校立即派了两名老师赶到现场参加营救工作。
据雷鸣介绍,10月29日,被困学生获救之后,已经在家长及老师的陪同下返回学校,学校立即为他们做了体检,确定学生身体状况没有问题。雷鸣表示,目前,学校已将此事向正在外地开会的校长进行了汇报,校长非常重视此事,得知学生脱险经过后,已经安排学校有关部门准备感谢信,把天津大学对营救人员的无私救援精神的感激之情,送达张家口及蔚县的政府、老乡及所有参与救援的人员。
感人瞬间
电池搬运工
当地媒体记者武殿森是营救过程的亲历者。据武殿森介绍,由于小五台海拔太高,进山之后任何普通的通信设备都处于没有信号的状态,当地政府紧急调运了4部卫星电话和两台便携式直放站,但由于这些装备属于临时急用设备,专用电池只能维持3个小时,而临时架设卫星电话的山头根本没有充电电源,从山头到山下能充电的地方,最近距离也有一个多小时的山路。面对这种情况,参与救援的两位老乡主动请缨,担负起往返运送电池的任务。他们爬上高高的山头,取下电池,返回山下给电池充满电,然后再爬上山头……直到救援结束,两位老乡已经记不起在举步维艰的山路上往返了多少次。
一袋方便面
据武殿森回忆,让他很感动的一件事发生在营救的第二天。当时一位老乡作为向导带领救援队伍进山,为了减轻负重,老乡只带了两包方便面充饥。
当天下午,救援队伍终于找到了被困人员,但由于山高雪大,救援队员根本无法接近被困人员所在的悬崖,只能看着干着急,而此时被困人员已经在风雪肆虐的悬崖处呆了一天一夜。看到这种情况,老乡毫不犹豫地把自己仅剩的一包方便面用绳子系上,送给了被困者。
[上一页] [1]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