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来自宝安区20多所公办、民办学校的50多名校长和校医,连续4天参加了宝安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模式培训班。让主办方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没有预料到的是,老师们对参与此项培训热情很高。
学生“愿望”让老师吃惊
据悉,此次培训是根据国务院《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县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指导、督促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中学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有关课程,开展艾滋病有关课外教育活动”,为探讨如何向学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举办的。
与以往不同,教育局没有强制发文。宝安区20多所学校的50多名校长和校医得到信息后,纷纷赶来。其中有民办学校,也有公立学校,在校的学生有初一的也有职高的。
西乡中学校医高丽霞告诉记者:“这样的培训太有必要了。”近年,西乡中学曾经进行过调查,了解学生上生理卫生课想学什么。调查结果让老师们非常吃惊:较多学生表达了想了解两性知识的愿望,甚至有初一学生提出想了解性生活的姿势。
“生理卫生课本虽然内容简单,但挡不住孩子们从铺天盖地的性广告、庸俗电影、网络、色情图片等渠道获得不健康两性知识。”高丽霞说:“外校不断有初中女生怀孕流产的现实,使我们感到有责任引导孩子们正确对待两性问题,包括性乱会加速艾滋病的传播。如果让学生获得了不正确的性知识,再想纠正就难了。”
私立学校相关教育应跟上
“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宝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刘益民告诉记者,宝安区疾控中心随机抽取8所中学1500名11~19岁中学生进行过调查,发现只有一半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一些知识点的知晓率不及10%。
对于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大多数同学给予同情和关心,但因没有系统学习相关知识,大多数同学还没有认识到艾滋病的严重形势,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部分同学还存在感染艾滋病的高危行为。比如,有22.7%的同学去过私人诊所打针或输液,12.2%的同学去过私人诊所拔牙,5.0%的同学曾与他人共用牙刷或剃须刀;14人有吸食毒品的历史,7人注射过毒品;有1.9%的同学有过性行为,发生性行为时71.4%的学生未使用安全套。
调查反映,公立学校学生的应答得分情况明显好于私立学校,可能是私立学校在课程设置、学校重视和教育部门监管等方面有所欠缺。同时,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文化程度等因素都影响孩子们获取知识。
家长担忧教育“太早了”
刘益民说,通过健康教育改变不良行为模式,是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艾滋病方法。调查发现,73.8%的同学反映学校没有开展过艾滋病健康教育,68.3%的同学希望能开展有关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93%的同学认为在学校开展艾滋病宣教有帮助。因此,该中心率先与学校及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将艾滋病防治知识推向校园。
这意味着,老师们要在中学生理卫生课堂上,公开地提醒学生一些“敏感”内容:比如保持单一性关系、及时治疗性病、正确使用安全套等能够降低艾滋病的传播。
不过,也有校方和家长对艾滋病健康教育采取何种模式存在争论。观澜深德技校校长李升科说,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有必要,但他担忧把艾滋病的宣传海报贴到校园里可能会有反面作用,或者可能有学生会因为好奇去尝试吸毒和滥交。有家长在接受记者调查时说:“初一的孩子年纪不大,老师和学校开预防艾滋病教育课,有点太早了。”
刘益民告诉记者,教课新模式要不断探讨,比如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讲解哪些层面的知识点。不过,通过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是大势所趋。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下一步还要走进小学生的课堂,至少是五六年级学生的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