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润儿:改革住房保障制度 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要求,我们结合长沙实际,在城区部署实施安居工程,总体思路是“一健三改”,即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推进制度改革、房屋改造和环境改善,并以制度改革为切入点,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平分配、规范管理的原则,改革住房保障制度,加快实现住有所居。
(一)
近些年来,根据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长沙逐步建立了以经济房和廉租房实物分配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不少困难家庭得到了安居,但是许多中低收入家庭迫切要求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切实提供房源保障,促进住房分配公平,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群众的呼声就是我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解决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最根本的出路还是在于推进改革。首先,这是加快实现住有所居的现实选择。据初步统计,全市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中,还有11138户无房户,人均12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困难户还有5206户,经济适用住房积压待购户约3.15万户,以及城市二环线以内成片棚屋5万多户。解决这一系列的住房困难问题,按照“老路子”至少需要7到8年。通过制度改革,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结合起来,我们有望通过3到5年的努力,实现人人享有住房保障、家家拥有一套住房的工作目标。其次,这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内在要求。随着市场体系的完善,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增强。而我们政府统建统分统配经济房和廉租房,不仅没有充分利用市场来配置资源,也影响了效率。改革住房保障制度,把政府提供的住房保障通过市场外包给企业,就可以利用市场来建立一个可靠的、有效的、竞争性的和公开的住房保障采购机制,这一途径不仅能终止公共产品供给的垄断现象和其他保护形式,而且还能有效地缩小政府规模、提高政府效率,实现社会公共资源的最合理使用和最有效配置。第三,这是维护社会分配公平的有效手段。经济房和廉租房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产品,是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里面的分配。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经济房和廉租房的房源紧张,导致实物分配不公,引发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使得这一好政策执行结果不理想。我们通过改革这一制度安排,运用市场化手段,实行货币化补贴,就可以有效地杜绝一些部门、一些团体在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上搭顺风车,变相牟取不正当利益,彰显困难家庭的真实住房需求,真正做到该补则补、应保尽保。
(二)
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总要求是扩大覆盖范围、促进分配公平、增强保障能力、切实施惠于民。按照这个总要求,我们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为立足点,着力推进五个方面改革。一是改政府运作为市场运作,力求供房充足。一项有效的住房保障制度,既要解决买不起、租不起的问题,又要解决买不到、租不到的问题。实践证明,政府组织建房,不仅在管理上鞭长莫及,而且在实施上力不从心。现在我们的房地产业市场得到了较好的发育,如果再局限于采取由政府建设和分配经济房和廉租房的办法,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难以缓解房源短缺的矛盾。这就要通过改革把住宅产品由政府提供改为市场提供,切实增强保障能力。二是改指定选房为自主选房,力求选房自主。居住条件是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住房消费是普通群众的最大消费,生活的便利性、居住的舒适性及价格的合理性是其购房先决条件。较之经济房、廉租房实物分配指定地点、选择余地小来说,推进货币化改革,群众手持一纸凭证,买大房还是买小房、买旧房还是买新房、买城市中心的房还是买城市周边的房,完全可以自由选择、自主决定。三是改实物分配为货币分配,力求分房公平。不管经济房还是廉租房,实物分配是通过政策界定适应对象资格,标准本身就存在模糊空间,加之房源不足,许多群众反映排不上队、摇不着号的情况极为普遍,拉关系、走后门等现象时有发生,对分配不公的反映突出。而货币化改革,我们变资格界定为资格审定,并实行公开公示,就从体制机制上较好地杜绝了暗箱操作,实现了公平分房。四是改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力求买房实惠。经济房和廉租房建设,过去采取的都是政府给予开发企业地价优惠、税费减免等,然后由这些企业将优惠让渡给购房者,即通常所说的补“砖头”。由于企业一般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审定建设成本很复杂,保证补贴转移难到位。货币化改革变“砖头补贴”为“人头补贴”、间接补贴为直接补贴,就减少了政策扭曲几率,提高了财政补贴效率,这有利于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五是改不变产权为可变产权,力求住房心安。实物分配的经济房只享有部分产权,在转让或取得全部产权时,土地出让金、税费以及差价收多少、怎么收都难以操作。廉租房的分配也是一样,配租容易收回难。实行货币化补贴,不管以后地价、房价如何上涨,购房家庭只需要把政府补贴的资金退还,即可以从政府手中赎买所住房屋的其余产权,享有全部产权,这样既实现了居民住房心安,又保证了资源高效循环。对于廉租房实行货币化补贴之后,管理起来就更为便捷、高效。
(三)
任何一项改革的成功,既取决于改革思路的合理性,也受制于改革措施的操作性。做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工作,重点必须抓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把推进安居工程特别是住房保障制度改革作为改善民生的一件大事来抓。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必须专门抓,有关部门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以专门的班子、专门的领导和专门的人员来抓好政策的落实,充实工作力量,优化办事程序,形成整体合力,加快改革进程。二是宣传政策,改善服务。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平台建设,积极创新宣传工作方法,努力使每个保障对象全面了解和掌握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意义、内容和操作办法,既了解自己可获得的实惠,又掌握自己去取得的途径。坚持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切实做到“四进四上门”,即进社区、进企业、进街道、进家庭,上门宣传政策、上门释疑解惑、上门提供信息、上门搞好服务,真正做到向群众宣传、让群众明白、受群众监督。三是阳光操作、取信于民。住房保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注度高,必须始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让住房保障制度改革在阳光下实施。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三集中、三公开”,即在资金管理上,坚决实行集中归集、集中管理、集中拨付,确保住房保障资金的安全使用;在资金补贴上,坚持做到政策公开、程序公开和额度公开。特别是对申请办理住房保障的对象,必须坚持一个标准,严格对照政策进行调查审核,并实行同步管理、同步审核、同步公示,使每一个环节、每一项补贴、每一户受补贴的家庭公开透明,确保政策不走样、兑现无偏差。四是统筹推进、综合施策。住房保障制度改革是一项艰巨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重点做到“三个结合”,即坚持改革住房保障制度与保障创业者住房相结合、与抓好拆迁户安置相结合、与推进旧城区改造相结合。如对拆迁户,被拆迁房屋产权面积低于45平方米且再无其他住房的,既享受城市拆迁安置政策,又享受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对创业者,按照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把创业扶持政策与住房保障政策统筹起来执行;对旧城区,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把补贴政策、拆迁政策和安置政策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既可以归并政策资源,形成叠加效应,又可以实现整体联动,做到互相促进,从而使住房保障制度改革的成果最大范围、最大限度地惠及人民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