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 2008美国大选评论

回顾美国大选奥麦对决:奥巴马未经过太多考验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

  “复盘”美国大选胜负手

  美国总统选举11月4日举行,最近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面对的似乎全部是坏消息:从9月中旬开始,他的支持度一直落后奥巴马起码5%以上,不久前多年朋友的前国务卿鲍威尔宣布支持奥巴马,触发了共和党内不少骑墙派政客的“跳船潮”,现在“麦佩配”的内部矛盾还不断涌现。

倘若没有突发事件而民调又是可信的话,那么麦凯恩实在需要一个奇迹才有反败为胜的可能。

  回顾整场奥麦对决,受共和党,尤其是布什政府拖累的影响,麦凯恩从一开始就要在逆境中求存,他在这场绝地反击战中的表现事实上并不算太差,反观奥巴马就似乎除了华丽的演说外并未经过太多的考验,让人有坐享其成、靠民主党的优势和媒体偏爱致胜的感觉。

  第一回合:高油价与离岸钻探

  6月初,几乎在希拉里承认在民主党提名战中落败的同时,奥麦之战已经拉开帷幕,第一回合的核心议题是能源政策。国际油价现时已经回落到60多美元一桶的价位,但当时却一度高达150美元一桶,是否允许离岸钻探成了当时两个候选人的主要争论点。奥巴马不同意进行离岸钻探,他提出,美国应该向油公司征收暴利税,以税收补贴风力、太阳能和核能等替代能源的研发和生产,以求长远解决能源问题。麦凯恩支持进行离岸钻探,认为应通过类似措施增加美国国内石油产量,从而减低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实现能源独立。由于当时大多数选民都更关心如何尽快缓解高企的油价,致使奥巴马在这场辩论中一直处于守势,尤其是在应否进行离岸钻探的问题上的支吾以对,显示他受到了民主党内传统左翼势力相当大的约束。

  民主党内有相当强大的环保团体,他们是反对离岸钻探的中流砥柱。例如有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戈尔为代表的关注全球暖化的一派,也有关注生态保育的一派。较之于石油价格,他们更关注自然环境,所以坚决反对离岸钻探。尽管环保团体的诉求已获得更多选民的注意,但全球暖化和生态物种这些问题总是不如高油价来得更有切肤之痛。麦凯恩在能源政策辩论上的成功之处,是他不但把环保问题从能源政策中切割出来,还把能源政策提到国家安全的层次来讨论,令奥巴马几无还手之力。后来麦凯恩挑选任内大力开采离岸石油的阿拉斯加州州长佩林当竞选拍档,可以讲进一步巩固了他在能源政策上的优势。然而,国际油价近两三个月来一路暴跌,选民对油价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下降,加上信贷危机的爆发转移了选民的目光,丧失了天时的麦凯恩阵营,现在已无暇再讨论奥巴马的这一软肋。

  第二回合:拜登与佩林

  能源回合上的胜利只是拉近了麦凯恩与奥巴马的距离,并未完全逆转麦凯恩的劣势。于是,麦凯恩揭开了这场选战的第二回合——副车人选的媒体战。

  麦凯恩认定副总统人选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候选人必须在党大会上宣布副手人选,而民主党的全国大会又比共和党早,所以麦凯恩可以迟于奥巴马公布副手人选。现在回过头来看,麦凯恩当时的盘算是这样的:在民主党大会前用一个月的时间强调奥巴马的外交国防经验不足,逼他选择“政坛老油条”拜登,然后自己出人意料地推出新人佩林,一方面唤起女性选民对奥巴马的愤懑,另一方面可以把媒体注意力从奥巴马身上吸引过来。最能说明这一策略的,是当时共和党故意制造烟幕,指曾在2000搭档戈尔的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利伯曼将出席共和党大会为麦凯恩背书,外界普遍猜测这显示麦凯恩将选利伯曼为竞选拍档,以拉拢温和的民主党支持者。信以为真的奥巴马,这才放心地挑选让人没有惊喜的拜登为副手。

  结果是“奥拜登”无惊无喜,但“麦佩配”却石破天惊——这个新闻完全覆盖了奥巴马在丹佛8万人集会上的接受提名演说,成功把媒体的关注吸引过来。现在看来,即使麦凯恩今年败选,佩林在共和党内的政治前途可谓一片光明,假以时日,她有机会成为共和党的撒切尔夫人。最能说明麦凯恩胜出第二回合的,是共和党大会结束后,其支持度随即显著反超奥巴马,并维持了接近两周,直至信贷危机浮现。

  第三回合:信贷危机

  “时不麦与”的是,反超之势仅仅维持了不过十天左右,奥麦之战便进入了第三个回合----信贷危机。在这场危机,麦凯恩阵营接连出现了灾难性的错误。

  首先,9月15日麦凯恩的矛盾言论,这一天麦凯恩阵营推出了一个电视广告,指“我们的经济正陷入一场危机之中”,但同一天麦凯恩却在一场演讲中表示“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这句非常“官腔”的话一般是政府官员用来安抚民众的恐慌情绪,现在出自麦凯恩之口,使他显得不但对经济状况相当无知,更相当脱离一般大众的真正感受。然后,“独行侠”形象受救市方案拖累。在整场选战中,奥巴马一直相当勉强地试图把麦凯恩描绘成为小布什的翻版,但这一策略在信贷危机爆发前并不成功,因为麦凯恩一直是共和党中有名的“反布派”,其“独行侠”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正是布什政府的7000亿救市方案给了奥巴马把麦凯恩和布什捆绑在一起的天赐良机。

  在这场信贷危机中,布什政府因监管不力成为选民的指责对象,以“官腔”来安抚选民情绪时,麦凯恩只会被认为是建制的一分子,相当失策。麦凯恩力挺的布什救市方案在第一次表决时被否决,且投反对票的共和党议员比民主党议员还要多,似乎显示麦凯恩在共和党内的号召力并不如他宣称的那么高。该救市方案还令相当一批反对政府干预、认为应该交由市场机制自然调节的传统共和党支持者不满。当然,最不利于麦凯恩形象的是,该方案为了获得通过,包含了很多俗称“猪耳记号”(earmark)的附加条款,明显有向一些选区输送政治利益之嫌,而这一直是形象清廉的麦凯恩在竞选中誓言要改革的。正是看准了这一时机,奥巴马加紧了其捆绑麦布的宣传:如此全力支持布什的救市方案,麦凯恩还不是布什的翻版吗?与此同时进行的几场选战辩论也不利于麦凯恩,在监管华尔街的投机活动上,更倾向于支持自由经济的麦凯恩没能像奥巴马一样明确表态,这使麦凯恩流失了不少选票。第三回合对麦凯恩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地将一直延续到投票日。

  媒体偏爱奥巴马

  回顾奥麦对决的经过,与民主党初选中的奥希之争有一个显著的相同之处,那便是美国主流媒体一直相当优待奥巴马,但却对他的对手——先是希拉里,现在是麦凯恩——极为苛刻。传媒的角色于是成了今年美国大选中一个相当惹争议的话题。

  日前,美国著名记者马龙(Michael S. Malone)便在其ABC网站的专栏中撰文批评这种现象,他认为,媒体厌烦了共和党布什的八年管治,所以对奥巴马有偏爱,但这不应该影响对这场选战进行客观中立的报道。主流媒体一直未有认真查核过奥巴马的经历,并在有意无意间低调处理对奥巴马背景的各种质疑,马龙认为这是严重失职。马龙更直指美国的主流媒体在报道选举新闻中已经变成了奥巴马的“助选团”。例如媒体挖过麦凯恩妻子曾滥用药物,但却不去追访奥巴马中学时吸毒的细节;明知奥巴马与左翼激进分子艾尔斯(Bill Ayers)有交往,却没有任何媒体为此做个专题,或者起码做些专访;此外,奥巴马的支持者用“米奇老鼠”登记选民资料意图骗取选票的行为,也没有主流媒体作过严厉批评。

  在笔者看来,最能反映美国主流媒体偏袒奥巴马的例子,是它们用了双重标准来看待奥巴马和佩林的“经验不足”问题。在挑选佩林这个问题上,现在有很多意见马后炮地认为麦凯恩做了一个鲁莽的决定,不如奥巴马挑拜登来得稳重,他们的理由主要有两个,一是佩林的负面新闻太多,让人更难以而不是更愿意投票给麦凯恩;二是佩林的履历不能令人信服她能在必要的时候领导美国。

  现在这些理由似乎成为很多选民的“共识”,但这完全是有自由派倾向的媒体疲劳轰炸的结果。首先,佩林的一些新闻在自由派看来是“负面”,但在保守派看来却未必如是。例如她坚持要生下患唐氏综合症的儿子以及其17岁女儿未婚先孕然后再“奉子成婚”,均成为自由派攻击她的弹药,但在保守派看来,却显示了她尊重生命是个伟大的母亲。其次,批评佩林缺乏领导国家经验的意见往往有意无意缺略了这样一些事实,佩林曾经担任过市长和州长等行政职务,并在阿拉斯加成功推出了不少改革法案,但是奥巴马在当了不过两年国会参议员后便开始选总统,从来没有成功立过那怕一条法案----正在竞争副总统一职的佩林,她的行政经验绝不逊色于正在竞争总统一职的奥巴马,那么究竟谁的“经验不足”更应提起注意呢?美国主流媒体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实在令人心寒。

  与赖特关系未见下文

  媒体偏袒奥巴马,不去挖他最见不得人的黑材料,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主流媒体不想有种族歧视的嫌疑。

  事实上,麦凯恩也有明知可以挖但不敢去挖的黑材料,例如奥巴马与其牧师赖特的关系(有趣的是,这一点连批评媒体不够持平公正的马龙也未有其文章中提及)。奥巴马听了赖特的传道20年,赖特主持了他的婚礼,更为他的女儿施洗,但却是直到赖特在传道中诅咒白人和美国的言论被揭发后,深恐对选情产生负面影响,奥巴马才宣布退出他的教会,并表示对赖特的言论感到相当陌生。显然,赖特并非在奥巴马角逐白宫宝座后才发表这种仇视白人的言论,奥巴马的这种表态未免有点造作。然而,由于赖特所在的教会主要服务芝加哥地区的黑人,为了避免与种族歧视扯上关系,麦凯恩和主流媒体都放弃了继续追问一个很值得追问的问题:如果奥巴马真的不同意赖特这种宣扬仇恨的言论,何以他可以快快乐乐地听了20年?

  媒体对奥巴马和佩林履历的双重标准,有为了争夺新闻素材的因素,也有避免“政治不正确”的考虑。但当这些因素全部作用在一起时,麦凯恩虽然在这场逆境选战表现出色,却始终未能得到媒体的支持或者说客观报道这个必要的地利。进入这场选战的最后阶段,美国甚至欧洲的主流媒体更是一面倒地支持奥巴马,数份大报日前逐一为奥巴马背书,甚至连英国的《金融时报》也掺和进来。《金融时报》的表态最让笔者心寒,因为怎么看《金融时报》的这份“背书社论”,都觉得奥巴马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仍是个相当大问题,而《金融时报》支持奥巴马的理由,例如说他在挑选拜登为副手上显示了其稳重的作风,或者他的国际号召力有助于改善美国形象,却是一些很虚的理由。笔者能够想到的唯一解释,是这些媒体的立场事实上也相当取决于其读者的取态。

  美国或将“闻鼙鼓而思良将”

  2008年,一些影响深远的事件以前所未见的密度排山倒海而来,尽管现在来为这一年作个总结还太早,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年在21世纪中的影响应该与发生了9·11事件的2001年不相伯仲。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以世界警察自居的超级大国的美国,有责任和义务慎重地挑选一个有能力驾驭这种局面的总统。

  现在看来,奥巴马的当选似乎已成定局,更加不用怀疑的是民主党将在同一天举行的参众两院换届选举中拿下更多席位,进一步巩固其国会多数派的地位。如果民主党果真院府一统,美国左翼自由派将全面控制美国联邦政府的政策路线,这将是美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一次,是福是祸现在很难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冲着奥巴马“改变”口号投他一票的美国选民将求仁得仁,只是这种“改变”未必与这些选民预期的完全一样。

  奥巴马的“大嘴”竞选拍档拜登不久前坦然承认,奥巴马的缺乏经验在国际上众多美国的“冤家”看来,将是一个肆意冲击美国的良机,因此,奥巴马的当选将难免使这些美国“冤家”跃跃欲试,寻找挑衅机会,上任伊始的六个月将是从没有经历过行政考验的奥巴马面对的第一个考验。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奥巴马强大的国际号召力或许能有助他重建美国的形象,并凝聚国际舆论压力解决一些国际危机。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媒体把他捧上了天,入主白宫后他的工作将不再是写自传和发表激动人心的演说,而是实实在在地处理纷繁的政务,奥巴马的表现难免与外界的过高期望产生落差。

  美国媒体的偏袒甚至失职,使奥巴马在很多重要的问题上得过且过,我们还没有看到奥巴马很好地释除外界对他的不少质疑,站在中国人的角度,我们更对他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相当有保留。毕竟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行政职务,一旦当选,缺乏经验的奥巴马是否能领导美国,甚至领导世界走出当前的经济困境现在仍是个很大的疑问。希望11月4日的选举结果不会使美国人在跟着下来的几年里“闻鼙鼓而思良将”,这对谁也没有好处。

(责任编辑:李彬)

我要发布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