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今天,年维泗、曾雪麟、陈成达、史万春、张俊秀、苏永舜等一批中国足球界的元老汇聚一堂,在场的球迷才意识到,中国足球其实仍然拥有一个巨大的宝藏。曾经担任过中国国家队教练和中国足协主席的年维泗说:“中国足球到了最危险的境地,也到了可以涅磐重生的时刻。”
中国足球被忽视的财富 “1954年,我们是第一批当时国家体委派到匈牙利留学的足球运动员。”曾经担任过亚足联副主席的陈成达回忆说,“队里年纪最小的球员只有18岁,张宏根是19岁。
我们留学回来以后那段时间,比赛场场爆满,球迷非常喜欢看。我记得有一次在广州越秀山体育场比赛时,连三轮车都不拉客人了,因为车主要看比赛。看看现在的中国足球搞成这个样子,我们老一代的足球工作者心里真是不好受。”
那些在1954年前往匈牙利留学、并在1957年效力于中国足球队的不少老人仍然健在,当时的国家队主力球员年维泗在去年曾把当年的队友请到天津聚会,大家聊起往事不胜感慨,每况愈下的中国足球让这些老人忧心。
“中国的足球元老是国内足坛一笔被忽视的财富,我们的经验、想法对中国足球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建议没人采纳。”中国足球元老协会副会长谢延生说,“今年我们把大家请到北京,一是想让当时的队友再见见面,聊聊近况,聊聊奥运会,二是想请大家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点建议,也希望现在的中国足协领导能够重视。”
据记者了解,本该中国足协出面组织足球元老研讨会,最终由元老协会自筹资金操办,3天的聚会总开销在50万元左右,但没有找到赞助,还是谢延生自掏腰包。
“中国足球在社会上没什么地位,人家一听是跟足球有关的活动根本不感兴趣。”谢延生说,“之所以还是要办这次聚会,也是从心里觉得中国足球还有振兴的可能。”
对于这些50年前就在绿茵上驰骋的老年人来说,足球留给他们人生中最难忘的岁月。他们能够再次聚会起源于对足球执著的追求,年维泗说:“总想着为中国足球再尽一点力。”
老人们的执著和社会的冷淡已经形成鲜明反差,中国足球的差距和希望也成为元老们叙旧时的主题。
丧失特点的中国足球 “我远离足球很久了,在加拿大每天早上散步1小时,下午再散步去接小孙女放学回家,日子过的很悠闲。”苏永舜说,“毕竟70多岁了,不愿意再做什么事了。”
在北京奥运会期间,苏永舜最喜欢看到的电视画面是中国运动员登上领奖台,最喜欢听的就是中国国歌。“乒乓球、羽毛球、举重、跳水、体操,有那么多冠军,看着就很激动,可是一看足球,完了。”
“在我们搞足球的那个年代,中国足球排在亚洲前列并不难,追赶世界足球强国有不小难度,但也并不是绝不可能。”苏永舜说,“现在中国队在亚洲还要排第十名,一想起来就让人难过。”
1982年苏永舜带领国家队在附加赛中以1∶2输给新西兰队,从而无缘西班牙世界杯决赛圈,沉重的打击让苏永舜心灰意冷,慢慢脱离了职业体育。
“也就是这次回来才聊聊足球,但是光靠聊天中国足球也没办法发展。”苏永舜说,“世界杯没打进去,奥运会这种水平并不是很高的足球赛我们也输了,我想最主要有两点,一是我们不会总结经验,总是重复犯错,二是球员越来越没有特点。”
苏永舜执教的那届国家队,黄向东的远射、容志行和沈祥福的传球、突破,都是许多年后依然被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只是目前的国家队再也找不到这样特点鲜明的球员了。
“现在国家队选球员也很难,但和那些足球强国相反,他们是人人够格,咱们是挑来挑去也找不到合适的。”陈成达说,“这样的队伍打不出好成绩。”
振兴足球还要依靠教育 “前不久媒体上还出现过中国要申办世界杯的消息。”谢延生说,“但就算我们能申办成功,以现在中国足球的状况,我们很可能要面临无队可踢的尴尬局面。”
没人踢球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而“从娃娃抓起”的口号喊了几十年,反而变成了空中楼阁。中国足协每年用于青少年培训的投资几乎为零,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也让足球元老们最为痛心。
“让青少年对足球有一个新的认识,让更多的孩子来踢足球,这不光是体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教育部门的配合。”史万春说。
对这个话题最有发言权的是目前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主教练金志扬,“体教结合”自从金志扬接手北理工足球队之后就被一再提起。
“我们就是在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管我们队在中甲联赛中的成绩如何,希望走这条路的学校越来越多。”金志扬说,“老队员毕业以后没有年轻队员能用,就是因为选材面太窄,高中的孩子接不上来。”
按照金志扬的想法,中国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除了职业俱乐部的梯队之外,更重要的是要靠由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的体系支撑,但中国足球留给孩子们发展的空间太小,以至于十三亿人口中,足球人口少得可怜。
史万春说,现在很多工薪家庭的孩子踢不起足球,他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今年我在朝阳区一个小学看孩子们训练,足球教练告诉我,足球队成员的学费是一年1.5万元,虽然包括了伙食、住宿、学费和训练费、服装费,但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讲,他们的家长很难拿出这笔钱去培养孩子的爱好。”
“别的地方情况我不是很了解,但北京现在踢球的孩子是越来越少了。”曾在多个职业俱乐部执教的郭瑞龙说,“好像我们目前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努力培养年青人对足球的兴趣,就是现在二三十岁的这些人,希望他们的下一代能够振兴中国足球。”
本报北京10月31日电
照片:10月31日,谢延生(右二)与苏永瞬(右一)等足球老人重聚首。本报记者陈剑摄